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楼宇烈:荀子礼乐论发微(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哲学门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乐论篇》中荀子对乐的起源分析说: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思,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这是说,乐是起源于对于人的情感的正确引导的需要。通过乐,陶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善心,防止邪淫的腐蚀,这就是乐的社会作用。
    在以上关于礼乐的论述中,荀子首先肯定了人的物质欲求和情感宣发是不能没有的,因而也是合理的。然后再分析说,物质欲求必需有一定的"度量分界",情感宣发必需有正确的引导,否则将会引起人们间的物欲争夺和情感放纵,从而造成社会的混乱。所以,一个国家和社会必需要制定礼来界定和满足社会每个成员的物质欲求,制定乐来引导社会每个成员的情感得到正确的宣发。这里,荀子虽然是从人的最基本的生理欲求和情感出发来分析礼乐起源的,但同时也十分肯定地指出了礼乐制度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由社会的管理者们("先王")制定出来的。这也就是说,礼乐问题既是社会制度、伦理的问题,同时又有着人性上的依据。应当说,这是对礼乐起源问题相当深刻的理论论述。
    关于礼乐的社会作用及其重要性,特别是礼的社会作用和重要性,荀子有许多的论述。如他说: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8),即礼是个人行为的准则。又说:
    "礼以定伦"(9),
    即礼也是确定社会人伦关系的准则。而更重要的是:
    "礼者,政之免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10),
    即礼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
    因此,他反复告诫统治者说:
    "国之命礼"(11)。
    总之,他认为: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12)
    "学至乎礼而止矣!"(13)。
    至于乐的社会作用和重要性,荀子认为,即在于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还可以使上下"和敬",家庭"和新",乡里"和顺","善民心"而"移风易俗"。而礼乐互相配合的综合社会效果则是:
    "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
    所以,荀子归纳说:
    "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14)这是说,礼乐使人志趣纯洁,行为端正,耳聪目明,心平气和,移风易俗,社会安宁,人们以表扬善行为喜乐之事。乐礼体现了性情物理中不可变易的根本原则。乐的作用是使群体和谐,礼的作用的是使群体有序。所以,礼乐可以说统摄了天下的人心。
    《礼记》进一步发挥了荀子的礼乐理论。荀子曾说过: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15)即把具有礼义人伦作为人类与草木禽兽根本区别之所在。《礼记》作者同样也把礼乐文明作为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强调出来,如《曲礼》篇中说: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鹿。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又《乐记》篇中也说:
    "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乐行而伦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