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中的《六德》一篇①,内容相当重要,又可与《缁衣》、《五 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等篇联系参照,就学术史而言,均为子思 一系的作品,其珍贵重要可想而知。可惜的是,这篇简书有若干缺损,虽保存四十馀支,仍 有妨碍通读和理解之处。 和《缁衣》、《五行》等篇一样,《六德》有许多地方可与传世的儒学典籍互相比较。由于 出土这批竹间的郭店一号墓年代相当明确,可估定不迟于公元前300年,《六德》的撰作还 应早于墓的下葬年代,从而以《六德》为准,可以推证一些传世文献的年代;同时,由较晚 的传世文献引据《六德》,又可以印证对《六德》年代的判断。 本文分三部分,逐次讨论《六德》与贾谊《新书》,与两《戴记》的《丧服四制》、《本命 》,以及与《仪礼·丧服》的关系,敬希方家指教。 一 我曾在小文《郭店楚简与儒家经籍》中说过:"郭店简《六德》,与《五行》一样,曾为汉 初贾谊《新书》所引据。"② 在马王堆帛书《五行》出现后,即有学者指出贾谊的《新书》引据《五行》。按《五行》篇 以仁、义、礼、智、圣为五行,而《新书》的《六术》篇云"人有仁、义、礼、智、圣之行 "③,确证贾谊系本《五行》。不过,贾谊的这段话是说: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六 理无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是以阴阳、天地、人尽以六理为内度,内度成业, 故谓之六法;六法藏内,变流而外遂,外遂六术,故谓之六行,是以阴阳各有六月之节,而 天地有六合之事,人有仁、义、礼、智、圣之行,行和则乐,与乐则六,此之谓六行。④ 六行本于六法,六法又源于德之六理,这样的观点是《五行》全然没有的。可知贾谊虽然引 据了《五行》篇,但对五行之说作了很大的改造,甚至面目全非,并不是简单的移用。 贾谊《新书》之于《六德》,情形也是如此。 上面引用的《新书·六术》一段,已可看出"六德"的痕迹。原书《六术》下面的《道德说 》,对六理说有所申论: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 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独玉也。象德体六理尽见于玉也,各有状,是故以玉 效德之六理:泽者鉴也,谓之道;如窃膏,谓之德;湛而润厚而胶,谓之性;康若泺流, 谓之神;光辉,谓之明;乎坚哉,谓之命,此之谓六理。鉴生空窍,而通之以道;德生理 ,通之以六德之毕离状。六德者,德之有六理,理,毕离状也。 ⑤ 贾谊以玉比喻,解释了他所论德有六理,也就是六德之说。这种六德之说是引据见于郭店简的《六德》,却也不是简单的移用,和他引据《五行》如出一辙。 细读《六德》,同《新书·六术》、《道德说》对勘,不难看出贾谊在写作时,心中有《六 德》篇的影子,以致运笔行文,多见蛛丝马迹。 例如《六德》以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说: 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职,而谗谄无 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 亦在矣。 是六德体现于六经。《道德说》则云: 六理、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固为所生者法也 ,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所谓行此者,德也,是故著此竹帛谓之《 书》。《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 者,此之纪者也;《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此之乐者也。 ⑥ 同样是讲经为德的体现。这也就是《六术》所说: 先王为天下设教,因人所有,以之为训;道人之情,以之为真(慎), 是故内本六法,外体六行,以与(举)《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 以为大义,谓之六艺,令人缘之以自修,修成则得六行矣。⑦ 又如《六德》有谈服制的一大段,用以论证"人有六德,三亲不断",即所谓: 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宗族瑟(杀) 朋友,不为朋友瑟(杀)宗族。 贾谊在《六术》中也有一段专论"六亲",即父、昆弟、从父昆弟、从祖昆弟、从曾祖昆弟 、族兄弟。他强调"亲之始于一人,世世别离,分为六亲","六亲有次,不可相逾"。文 辞尽管不同,其思路与《六德》仍是类似的。 有些学者已谈及《六德》所说"六位"见于同出简《成之闻之》,而所谓《成之闻之》体例 颇似子思作的《缁衣》。《五行》的经文部分,据《荀子·非十二子》亦出于子思。因此, 郭店简里这些篇很可能是子思一派著作,即《子思子》。汉初的贾谊应该读到过这种著作, 如果考虑到贾谊曾居于楚地长沙,更使我们相信他一定见过在楚国传流过的这些儒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