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哲学视域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献价值(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周易研究 作者:王新春 佚名 参加讨论
尤有进者,如前所言,一卦可通向自身而外的六十三卦中的任何一卦,六十四卦皆可通向自身而外的另六十三卦中的任何一卦,从而六十四卦间可流变而互通。这同样无疑也就符示着宇宙人生中两大类势力互动所成的六十四种基本格局间,一则有彼此的分际,再则又无截然不可逾越、突破的壁垒,而是因两大类势力动变消长的恒常性、绝对性与其止而不动的暂时性、相对性,而完全可以流变而互通,而且实际上也一直在发生着这种流变互通。不惟如此,仍如前之所言,因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皆潜涵着繁复无尽的变动不居之流变归趋,所以诸卦间的这种互通,显然也必然是繁复无尽、永无终穷的。这就进一步符示着宇宙人生中两大类势力互动所成的六十四种基本格局间的互通,亦必然繁复无尽,永无终穷!如此,宇宙人生中两大类势力互动所成诸基本格局间所潜涵的奇妙无比、相续不绝、无限展衍的流变互通图景,即被全面符示、开显出来!其相对于人生的吉凶休咎意味之流转无常,亦被同时全面符示、开显出来! 
    以上种种,皆为后世易学预留了无限的诠释空间。尤其是,《易传》接续春秋易说——此可由《左传》、《国语》所记载的22条春秋时人运用《周易》古经或其他类似筮书筮占、论事的实例[18]得到部分见证,以其突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高度哲学性的天人之学的宏大视野,而将卦爻画视为天人间包括阴阳二气之交感消息、刚柔两大类相反力量之对待流转在内的万物万象万变之符示后,数字式爻题所符示、开显的上述一切,即以其向后起所有解读者全方位无限开放的姿态,具备了被接续反复诠释、转化而拥有更为丰赡、深湛的哲学性、思想性内涵的无限潜在可能性与现实必然性!《系辞下传》所言“《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即以其点睛之笔,开示、开启了这种诠释、转化的正大方向,为卦爻画最终符示、开显出天人间万象静态上对待而无尽相互涵摄、动态上对待而无限流变互通,并由此造成一个万象繁复无尽、永无终穷的奇妙对待、涵摄、互通着的环环相连、永恒流转、日新不已、永葆鲜活感性生命状态的有机大宇宙整体、有机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是在后世易学中,静态地看待卦、着眼于卦中诸爻之爻位、爻与爻间的“承”“乘”“比”“应”“往”“来”关系以及卦当下所符示的物象或物象状态者居多,而通盘明确从卦因其爻为九、六所标明的动变之爻、动而通向自身而外的其他卦、从而可与其他卦无限流变而互通、因之六十四卦可无限流变而互通的视角切入,诠释经文意蕴的,从传世文献观之,仅有南宋都絮的《易变体义》、元陈应润的《周易爻变义蕴》和明来知德的《周易集注》(一名《易经集注》)等数部屈指可数的著述。而且,即令是此数部著述,也囿于注经之体例,未能充分展开对一卦无限之流变意蕴与六十四卦彼此间无限之流变互通意蕴的诠显,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式爻题所符示、开显的上述一切的全方位深度哲学转化、丰富、深化与升华。差可得以慰藉的是,在后世易学所出现的“卦变”、“旁通”、“反”、“动之正”、“相覆”、“互变”、“错”、“综”等诸说中,卦得以被动态地看待、诠释,从而赢得了数字式爻题所符示、开显的一切之外的动变、流变性意蕴;而卦与卦之间也获得了流变互通性意蕴。因这已超出本文的论域,不再多言。
    这里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周易》古经的爻题,经历过以卦名为主体的文字式爻题向以九、六为主体的数字式爻题的演变。这一演变,估计发生于战国中期乃至春秋战国之交、春秋末叶。演变发生前后,古经以爻示变、筮占尚变的原则终始一贯而未发生改易。可以说,数字式爻题忠实地接续了文字式爻题时期的以爻示变、筮占尚变之原则。
    以卦名为主体的文字式爻题为我们所新拟的一个称谓,指称以“某卦之某卦”的方式所标明的爻题。这种爻题,就存在于《左传》、《国语》所记载的春秋时人运用《周易》古经或其他类似筮书筮占、论事的实例中,是我们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爻题形式。高亨先生仅认定由九、六所构成的数字式爻题为爻题,而不以此为爻题,是稍欠思忖的。此类爻题之显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所载蔡墨之言:“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垢(按,各本皆作@③)》,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guài@④》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第794-795页)[19]很显然,一卦之中,某爻如为动变之爻,该爻即会或由阴爻变为阳爻,或由阳爻变为阴爻,而该卦则相应地变为另一卦。与爻辞相对应的是动变之爻,则言及《乾》初爻之辞,初爻为动变之爻,阳而变为阴,卦遂由《乾》变而为《@③》;言及其二爻之辞,二爻为动变之爻,阳亦变为阴,卦遂变而为《同人》;言及五爻之辞,五爻为动变之爻,卦遂变而为《大有》;言及上爻之辞,上爻为动变之爻,卦遂变而为《guài@④》;卦中六爻如全为动变之爻,则变而为《坤》,而与“见群龙无首,吉”之辞相应。言及三爻、四爻之辞亦然。言及三爻之辞,则因三爻之动变,卦成《履》;言及四爻之辞,则因四爻之动变,卦成《小畜》。而《坤》,言及其上爻之辞,则上爻为动变之爻,阴而变阳,卦遂成《剥》。爻辞与动变之爻相应,而因乎动变之爻所发生的动变,一卦遂变而为另一卦,是以可以动变之爻原所在的卦动变而成另一卦的方式,即“某卦之某卦”的方式,标明该动变之爻的爻题。“之”即动变而转化成之谓。“《乾》之《@③》”,即《乾》动变而转化成《@③》,起因在乎《乾》之初爻为动变之爻,由其发生动变而成《@③》,故可以“《乾》之《@③》”的方式标明《乾》初爻之爻题。其他爻题依此类推。准此,《乾》诸爻的爻题,自下而上,分别为:《乾》之《@③》、《乾》之《同人》、《乾》之《履》、《乾》之《小畜》、《乾》之《大有》与《乾》之《guài@④》。六爻全部为动变之爻而发生动变,则有《乾》之《坤》之名,相当于后世的“用九”或“@②九”。而《坤》诸爻的爻题,自下而上,亦不难推定为:《坤》之《复》、《坤》之《师》、《坤》之《谦》、《坤》之《豫》、《坤》之《比》与《坤》之《剥》。其六爻全部为动变之爻而亦发生动变,则有《坤》之《乾》之名,相当于后世的“用六”或“@②六”。其他各卦的爻题,亦甚易推定,无需一一枚举。可见,文字式爻题与数字式爻题所蕴示、开显的内涵是一致的,其为后世易学所预留的诠释空间亦同乎后者,并为后者所承续,此处不再赘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