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学校学制 >

书院制度的发展嬗变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教育史论 佚名 参加讨论
宋代书院的发展嬗变,可以相对分成两个不同的时期:北宋书院的兴起时期和南宋书院的勃兴时期。 
    宋初书院一度兴盛,创建了一批著名的书院,但是短暂即废,就连著名的白鹿洞书院都遭废弛。 
    北宋书院初兴之时,有六大著名书院,它们分别是: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 
    到南宋时,书院教育进入极盛时期。南宋的一些著名书院,多数称“精舍”,由理学大师亲 自主持。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对天下书院影响很大,其后20年,各地书院大兴,书院的数量空前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书院活动内容更加充实与丰富。一般来讲,书院的活动主要有 三项:藏书、供祀和讲学。到南宋时,书院的三项活动内容基本具备。书院进一步制度化, 订立了比较完备的条规。严格地说,南宋书院的复兴发端于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尤其是朱熹亲自拟订《白鹿洞书院教条》,成为书院的标准学规,这是书院制度化的主要标志。以后各地书院纷相仿效,它们皆以《白鹿洞书院教条》为纲领,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书院制度。 
    元至明清时期的书院,也分为官立和私立两种。元初为鼓励增设学校和书院,首先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此后,各地纷纷设立书院。据统计,元朝修复、改建和新建书院200余所。不过元代的书院与前代有所不同的是,已初步具有官学性质。朝廷规定,各书院一律由礼部派人充任山长。书院被官方所控制,逐渐失去了自由讲学和学术研究的宽泛空间。 
    明初书院不及宋、元两代发达。主要原因是明初统治者把兴建官学、提倡科举作为办教育的重点,对书院不予重视。所以明代在开国后的百余年里,书院教育一直处于沉寂状态。大约是从成化年间,书院才开始发展。明代书院计千余所,最有影响的是无锡的东林书院。据说,当时人们不知各地有书院,只知天下有东林,所以把所有的书院都称为“东林”。东林书院有著名学者顾宪成、高攀龙讲学其中。东林书院的办学特点是,师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反对明哲保身,致力于讽议朝政、议论得失,裁量人物,师生思想极为活跃,它提倡自由讲学之风,主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不仅是东林学派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也是制造舆论的政治活动的中心。明代天启五年,大太监魏忠贤禁毁书院,首及东林。 
    清代对书院先是限制,后又奖诱、提倡。清代的绝大部分书院都已经变成了官办学校,完全沦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关。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和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宋明理学家、心学家以及清代的实学家所创建的精舍和书院。这些精舍和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教育 风格迥然不同,形成了另外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第一,培养目标不同。书院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士子学做人,它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 
    第二,自由讲学。每一个学派的大师所主持的书院、精舍,一般就成为这个学派进行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的基地。书院教育自由讲学、注重学术研讨的特点十分明显。 
    第三,学生自由择师,不受家庭出身及籍贯等的限制。 
    第四,教学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宋代之后所流行的各家语录, 一般就是书院师徒间的问答记录。 
    第五,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与交流。宋代书院倡导并推行“会讲”制度,所谓“会讲”就是一种学术研讨会,在书院所举行的定期会讲中,各派学者云集荟萃,彼此议论学术上的得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