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东南五老峰下的海会镇和星子县白鹿乡的交界处,全院占地面积近300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宋朝,乃理学家朱熹讲学之所,宋朝时,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可见当时他在中国文学界地位之显赫。初为唐代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跟随,人称之白鹿先生。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长庆年间(821—824),李渤任江州刺史,在白鹿洞创建台榭,遍植花木。从此,白鹿洞名垂一时,逐渐成为四乡文人往还之地。南唐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南京金陵、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又将庐山国学加以扩充,改名为“白鹿书院”。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任南康知军,兴复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筹置学田,编制课程,制订学规,收聚图书,使白鹿洞书院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元代白鹿洞书院虽然经过战争的洗礼,但崔翼假守是郡,书院继续维修和开办讲学。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我国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24年(1898)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29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中学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能实现。 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它有着颇具实力的师资,求知若渴的生徒;它有完整的教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资生徒读书的图书,教学经典所需的学田。因此,在它兴教以来,延续时间达1000余年,曾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