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贡生、监生肄业之所通称国学,设于监内和南学。此外还有若干隶属于国子监而在监外另辟学舍的学校,相当于国子监的附属学校。这类学校有算学馆、俄罗斯学馆、八旗官学、宗学、觉罗学。而八旗官学、宗学和觉罗学是以特殊方式附于国子监的,但自成系统,学业由国子监兼管,本书将专章介绍。 算学馆设于康熙五十二年 (1713),是从钦天监算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钦天监是国家天文台,以观测天象、编制日历为职责。因此,需要计算天体运行速度,预测二十四节气发生的日时,预报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发生等等。钦天监历来有天文生在钦天监官员的带领下边观测边学习。康熙九年 (1670)从八旗官学生中挑选满学生六人、汉军学生四人在钦天监学习算学。康熙五十二年将钦天监算学生拨出,在畅春园设立算学馆,仍派八旗官学生学习算学。乾隆四年(1739)将算学馆划归国子监,仍在畅春园,称为国子监算学馆。乾隆十年,准许钦天监派天文生24人交算学馆代培,称为“附学肄业”。此后,算学馆确定学生数额为:满洲八旗官生12名,蒙古八旗官生6名,汉军八旗官生6名,均由考试录取;汉人12名,由国子监会同算学馆教官考试录取。 算学馆学制为五年,前三年学习《御制数理精蕴》,分线、面、体三部,每部限学一年,后两年学《七政》。所谓《七政》,原本指北斗七星以及北斗七星与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的运行关系。将其推广到人道,《七政》包括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即天象与四季的确定,各种天文现象以及在地域的表现。此外还将天文现象与人间治乱联系在一起,通过天人感应学说把自然灾异和天体祥瑞(正常天体运行象征吉祥,反常天体运行象征灾异和乱世)等等与施政之良善联系起来,用以推测人心的向背。算学生毕业后由吏部安排就职。 俄罗斯学馆是为在华留学的俄国人设立的学校。《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中俄往来渐多,不断有俄人来华留学。雍正六年(1728)俄罗斯官方正式派遣其陪臣子弟鲁喀、佛多德、宜畹、喀喇西木、米海拉等到京,要求在华学习,雍正帝批准在会同馆设学。会同馆是礼部属下的机构,主管接待外宾、翻译外国贡书。会同馆懂俄语的官员充任俄人教师。其后每十年派遣一批俄国留学生来华,换回学成者。此外,俄国东正教传道团亦每十年派人来留学。乾隆六年,在国子监设俄罗斯学馆,从汉、满助教中选二人专门教授俄国留学生。俄国留学生在华学习语言、《四书》、《五经》、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对俄国了解中华文化和清朝国情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文化亦通过俄国留学生传到俄国和欧洲。中国的《四书》、《资治通鉴纲目》、《本草纲目》均曾由留华学者翻译成俄文。中国政府的许多文件也被翻译成俄文寄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