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科学。爱因斯坦作为上个世纪一位重要的传奇式人物,他不仅在统计物理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等方面有重大的科学成就,他个人所思和所行中的科学方式也影响和渗透到他关于教育的观点之中。 例如,爱因斯坦提倡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并认为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胜过专业知识的获得;而独立的思考和工作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探索科学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然经过独立的思考及工作,在尝试中寻找结果或接近结果。科学是人类的需要。科学之于人类,是为了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改进和人类自身的进步。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推动了整个科学界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在教育方面,他认为学校培养出来的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也要把为社会服务当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而且是天分极高的德语文体家、音乐爱好者、哲学研究者,这使得他的教育观点既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系统的逻辑性,和自然和谐之美感融为一体;既有高层次的理论性,又有世人可普遍接受的通俗性。 例如,爱因斯坦把仅仅受到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比喻成“一种有用的机器”。这些学生因缺乏必要的真、善、美的修养,而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从而偏离了教育理想。他还认为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这也反映了其乐观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 爱因斯坦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直接的接触是有限的,但他的整个一生都非常关注各地人民间的和谐共处。他的看法是:科学能够起到促进国家之间共同了解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科学概念和科学语言有超国家特性,因为它们是由所有国家和时代最好的智能所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诚挚地、热情地期望所有人的安全、幸福和才能的自由发展,我们将不会缺乏促进这种情景的办法”。爱因斯坦对人民间和谐共处的关注,也部分地反映到其关于学校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中。他认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应当只是一个专家”。他提醒人们不要向青年鼓吹那种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意义的目标,指出“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只有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不受世俗的束缚,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而学校教育只有促成这种个人价值的形成和确立,这些受教育的青年们才能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谋福利,从而体现其社会价值,并提升个人价值。 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生活着,他毕生所追求的是寻找自然规律。他说“上帝是微妙的,但不是蓄意作弄人的”,“自然界是因为她的本质高尚而隐藏她的奥秘,而不是藉以施展诡计的”。 爱因斯坦正是用他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用他的科学和信心,在物理学及其之外的许多不同领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李 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