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科南特《美国师范教育》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美国师范教育》(The Education of American Teachers,1963年),全书270页,纽约麦克劳一希尔图书公司(Mc Graw Hiu Book Company,Inc.)出版。中译本收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科南特教育论著选》(第149—430页),1988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友松主译。
    在完成对美国中等教育的调查研究之后,科南特从1961年起又在卡内基基金会的资助下,主持了对美国师范教育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调查了美国人口最稠密的22个州(其中包括16个州府)77所开设师范课程的高等院校的基础上,他于1963年出版了研究成果,题为《美国师范教育》。
    全书除“序言”和“附录”外共10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在“序言”中,科南特简述了主持对美国师范教育进行调查研究的经过及其方法。他希望调查研究的成果能对高等师范教育这样一个极其复杂难解的问题提供一种初步的认识,但又指出要使各项具体建议付诸实施,需要在许多方面得到教育家和社会公众的支持。
    第一章:“大学教授们的一场争吵”。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的加入,美国大学文理科教授和教育学教授之间的争吵变得更加激烈了。虽然在许多情况下,这种争吵表面上是关于师范教育的争吵,但实际上却掩盖着有关经济、政治、种族或意识形态问题的一些更为根本性的矛盾。而且,它还涉及到教师检定制度的实施以及对教师检定的种种要求。因此,师范教育不仅是一个意见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科南特指出,无论文理科教授还是教育学教授有些观点都需要加以修正,同时也必须看到州教育当局在师范教育方面所起的视导作用,因为这是影响任何师范教育改革计划的一个根本性因素。
    第二章:“谁来把关?”。指出在教师检定问题上,美国全国师范教育和专业标准委员会以及全国师范教育鉴定协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美国大多数州内,州教育厅对制定教师检定的政策也有控制权。科南特认为任何一个州在努力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或者改进公立学校课程计划的各个方面时,都必须把州现有的经费、设备和师资考虑在内。其次,在考虑谁来决定教师检定的政策这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时,还必须考虑到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种政策能否为公立学校提供训练有素的称职教师。
    第三章:“教师检定的各种形式”。指出每一个州关于教师检定的要求基本上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年限;(2)专业教育学科授课总时数;(3)普通教育基础课和专门化科目授课总时数。由于人们都认为教育学课程对合理地培养教师是有贡献的,因此,都要求维持现状,不得减少教育学课程的学分数。但同时科南特又指出,由于任何一个州都没有严格地实施这些要求,教师检定的政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帮助那些想提高教学质量的人达到目的。教师检定的规定与教师的质量、教师的培训没有明显的实际联系,具体规定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批准师范课程的办法两方面都有共同严重的缺点,因此,现行的各种教师检定办法不能保证提供能够胜任学校教育工作的、受过充分训练的教师。
    第四章:“改变公共教育的领导方向”。指出尽管州教育当局在教师检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美国公众最终还是要依赖地方学校董事会来物色优秀教师。科南特认为,在教师检定问题上最后的检验标准应该是根据有经验的教师来判断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如何,而不应当是由州教育当局的一次测验来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他深信,从长远来看,师范教育的改革有赖于明达的社会舆论。因此,他就教师检定工作的要求、有关院校应负的责任、教学实习中的协作教师、教学实习由州政府负财政责任、教学实习计划、州设情报处、地方学校董事会分派教师的工作任务、全国师范教育鉴定协会的组成及其任务、各州通用的教师检定证书、关于新教师的试用期等方面提出了11条建议。
    第五章:“教师的文理科基础训练”。主要论述了“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情况”、“师范生的质量”、“现行普通教育课程计划”、“普通教育包括什么?”、“现行的专门化课程”、“精深教育包括什么?”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论述过程中,科南特强调指出,教师的文理科基础训练是有关师范教育问题辩论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此,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应进一步加强未来学校教师文理科基础训练的广度与深度。对师范生的质量问题,各州教育委员会、州学校董事会联合会以及州教师协会应引起足够重视,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研究师范生成为未来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最低限度的学习能力倾向水平。至于师范生的来源,科南特主张应努力从全国范围内的中学毕业班里最有才智的三分之一人中来挑选师范生。为此,他就师范生的贷金制度提出了1条建议。另外,科南特还论述了师范生应学习的课程:(1)普通教育。未来教师的普通教育应该是广博的文理科学术教育,包括文学、历史、政治学、数学、各门自然科学、地理、艺术和音乐,以及哲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师范生对所学的每一门科目都应达到具有能胜任教一般12年级生的能力,但是全部普通教育课程不应超出师范生大学4年学习时间的一半。(2)精深教育。未来教师的精深教育应该是花大部分时间去学习以后要任教的科目,这可称之为“集中专攻课程”。为了使未来教师能兼顾普通教育和精深教育,科南特就全大学负责培养教师的机构、对各院校师范课程的要求、师范生的外语程度等方面提出了3条建议。
    第六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出应由培养教师的院校、地方学校董事会和州政府共同参与制定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学技能,以及如何传授教学技能。要发展教学技能,其先决条件是需要具备四种心理因素:(1)民主的社会因素;(2)教师对儿童在团体中行为发展方式的兴趣;(3)具有对儿童生长适宜的知识;(4)教学原理。科南特主张在教育专业课中取消“拼盘式”的课程,因为这种课程通常不仅毫无价值,而且败坏了教育系的名誉。同时,他主张对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使之与教学实习结合起来,因为教学实习是师范教育专业训练中最基本的因素。为此,科南特就如何配备教学实习指导教授提出了1条建议,强调指出教学实习的教育学教授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地位类似医学院的“临床教授”。
    第七章:“小学教师的培训”。通过引为例证的两所学院培训小学教师的教学计划的比较,列出了培训小学教师的课程计划。其中强凋指出,对未来小学教师来讲,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技能的培养;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生长与发展);一切教育学科课程都必须同时有“实验室经验”(对儿童进行观察和结合专业课来进行的课堂实际活动);须参加教学实习。为此,科南特就小学教师的基本训练、未来小学教师的教学实习、培养小学教师的小规模学院应配备足够的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3条建议。最后他又强调指出,为了保证所培养的小学教师的质量,必须停开那些滥竽充数的课程。
    第八章:“中学教师的培训”。指出小学教师对所教科目应有较高的素养。任何一所培养中学教师的院校都当考虑:(1)本专业科目的教学质量及其学术标准;(2)教学实习指导者的水平;(3)教学实习的物质条件;(4)文理各系对中学教育问题是否了解;(5)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师的水平。为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科南特就发给中学教师某一科目的证书、培养中学教师的实习指导教授、艺术或音乐或体育教师的教学证书等方面提出了3条建议。
    第九章:“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指出为了确保教师赶上时代的新发展,在专业上得到充分的提高,发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问题上,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那些提高教师本身教学能力的课程上,着重于提高学术性文理课程的水平,而不着重于教育学课程。科南特主张教师在暑假或学术假期间进修,强调只有在暑假或学术假期间进修的课程才能取得硕士学位,才允许大幅度增加薪金。为此,他就由地方学校董事会修订薪金等级表、津贴教师进暑期学校、准许教师离职带薪进修、硕士学位课程计划、教师的在职进修等方面提出了5条(第23—27条)建议。
    第十章:“结论”。为了便于把在前面各章里提出的27条建议付诸实施,科南特把它们归为五类:(1)要求州教育厅长或厅教育董事会或州议会采取行动的建议;(2)要求各州议会通过经费的建议;(3)要求地方学校董事会单独采取行动或会同州当局采取行动的建议;(5)关于志愿组织的师范教育鉴定机构的组织。最后他指出,“各州当局应当给各院校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去制定各院校的师范课程;而各院校则应对它所证明有教学能力的毕业生负起最大程度的责任来。”并确信通过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大学文理科教授和教育学教授的齐心协力,美国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师范教育问题是美国公共教育中最复杂和最易引起争论的一个问题。当时,有关师范教育问题的争论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在苏联人造地球卫星首先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教育家以及公众对公共教育的批评往往也涉及到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问题。因此,师范教育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成了美国五、六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这个时期美国师范教育的争论来说,它主要集中在:如何在高等院校中使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组成有效的师范教育课程,以及如何实施教师检定制度的问题上。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师范教育》一书作出了回答。
    《美国师范教育》是科南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美国师范教育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成果。科南特不仅调查了与师资培养有关的学术课程和教育课程的范围与价值,而且也调查了教师的在职教育。根据调查的情况,他对美国师范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改进师范教育和教师的检定提出了27条建议。他考虑到师范教育多样化的合理性,认为不同的州以及不同的高等院校在师资培训上肯定会有不同的做法,但他又强调指出应该提高师范教育的标准,并通过许多例子来论证改革的建议。正因为如此,《美国师范教育》一书成了美国60年代师范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当时美国的教育理论以及高等院校和中学教育的实践,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以及在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在1200多所培养师资的高等院校中,在加强文理基础课程和精深教育课程的同时,教育学科并没有被削弱和取消,而是根据新的时代的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讲,60年代师范教育的改革对推动美国经济、科技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在师范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做法与结果对当时欧洲的一些国家和苏联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爱萍)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