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B·Russeu,1872—1970),20世纪英国声誉最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对许多哲学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而且对于数学、自然科学、教育等许多领域极为关注,写出不少有价值的论著。 罗素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专修数学,到四年级转修哲学,1894年以优异成绩从道德科学(当时的哲学)系毕业。1895年以《论几何学的基础》的论文被选为研究员。1901年到1910年的10年间,他与怀特海合作,力图实现由逻辑推导出数学的纲领。1910年回到剑桥大学当讲师,讲授逻辑和数学原理,1912年他与维特根斯坦相遇,诱发了其哲学思想上的转机,这两位20世纪大哲学家的相遇,引起了20年代欧洲哲学界的革命性的变革。1914至1917年,罗素参加反战运动,1918年由于两篇文章而被法庭以侮辱盟国的罪名判处6个月监禁。1920年访问苏联、中国,此后一直以写作和到美国讲学来维持生计,1938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在美国逗留了5年半,1944年回到英国,在三一学院讲了两年哲学,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70年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改造原理》(1916年)、《自由之路》(1919年)、《婚姻与道德》(1929年)、《教育与美好生活》(1926年)、《教育和社会秩序》(1932年)、《西方哲学史》(1940年)、《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限制》(1944年)、《自传》1967年—1969年)。 罗素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从逻辑出发,创造了分析方法,在逻辑哲学、认识论乃至本体论等纯粹哲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开辟了现代哲学的一个新方向,后来发展成为现代英美哲学中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 《教育与美好生活》(Education And-he Good Life)1926年出版,1年之间重版了6次。全书共3大部分,分19章。 第一部分叙述作者对教育理想的观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教育目的。 第二部分叙述道德教育。论及诚实、惩罚、交友、爱与同情、性教育等内容。 第三部分叙述智育。作者从一般原则,十四岁前的课程,到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直至大学教育,分别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该书第一章中,作者通过对几种流行的教育理论和争论的评论,阐述了自己的观念。首先是儿童应该以学古典为主呢,还是以学科学为主的问题。有一种理论认为古典是装饰的,而科学是实用的。罗素在这里提出疑问:是不是教育应该尽可能地赶快成为某种职业或专业的技术传授呢?在这里,有用的与装饰的中间的争论是密切相关的。“是不是应该教儿童能正确地发言,又具有愉快的仪表;或者这些只不过是贵族主义的遗物?是不是艺术的鉴赏对于艺术家以外的人也有价值?是不是拼法应依照发音?”这许多争论都是以有用的或装饰的论争形式而被讨论的。作者总结说,以最广泛、最正确的意义而论,有良好结果的行动就是“有用的”,那些结果除“有用”外,还得是“良好的”否则就没有真正的意义。真正的论题是:我们的教育应当旨在使头脑充满可直接实际应用的知识,还是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其本身有益的精神财富。知道一尺是十二吋,一码是三尺,是有用的,但这种知识没有本质的价值,即在生活于使用米制的地方的人,这种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欣赏哈姆雷特这种事情,除了象一个人要想杀死他的叔父这样稀有的例子以外,在实际生活上是不会有多大用处的;但它却能给人以如其没有便将发生遗恨的精神所有物。 该书认为,在主张实用教育的人与反对者之间似乎存在三种不同的重要争论。第一种是贵族与民主主义之间的争论。前者主张对特权阶级应教以用适合阶级自身的方法来消遣闲暇时间,而对于隶属阶级则应教以用有益于他人的方法以使用他的劳动。后者则强调特权阶级要掌握有用的知识,从属阶级要增加愉悦的知识。第二种争论是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与只注意精神愉快的人之间的争论。第三种只有非实用的知识才是有内在价值,或者说任何有内在价值的知识都是无用的争论。 作者批判了那种以为儿童决不可能情愿学习的旧的观念,指出以恐吓强迫儿童学习完全是缺少教学艺术所致。正当的规律并不存在于外部的强制,而是存在于自动地、引导到需要的活动中的心理习惯。 该书认为,“我们要求孩子所受的教育,必定有赖于我们所追求的人品和对他们今后的社会作用所抱有的希望。”所应追求的未来的教育制度乃是一种能使每个儿童都获得最优机会的制度。理想的教育制度必定是民主的。虽然这种理想不会很快实现,却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作者看来,以下四种特征的结合便可构成理想品性的根据:活泼、勇敢、敏感和理智。“我不是说这几种特征已经足够,但确能使我们趋于完善。另外,我坚信,只要我们在身体上、情感上和智力上适当地关心青年,所有这些资质均可形成。” 作者把学校课程分为三大类:(1)古典文学;(2)数学和科学;(3)现代人文学科。 罗素是以其哲学思想闻名于世的。有人说,罗素所发展起来的逻辑分析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分析方法和辩证法是当代哲学最重要的方法。这表明罗素哲学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罗素的思想体系标榜方法论、重视认识论而忽视本体论。实际上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取消哲学基本问题。 罗素在数学基础与数理逻辑方面的工作,无论在数学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罗素不仅第一个提出、应用、证明分析方法是适当的哲学方法,而且是现代分析方法最主要的实践者。不少哲学家,比如20世纪最富盛名的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成长的。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分析哲学形成现代哲学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尽管它们千变万化,罗素哲学中的一些根本特点还是极为明显的。 在教育上,罗素开创的分析主义学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一学派注意于分析和澄清教育概念和语言结构的意义,集中于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不在寻求探索的对象,极力排除一切不能严格证明的那些没有意义的因素。 具体到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专著来看,这种著作充满了怀疑精神和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勇气,通过评估现有的各种教育制度,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大部分已被证明是正确的。他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道德教育从婴儿期一直讲到青春期,智育则从幼儿园一直讲到大学毕业。他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授课技巧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立论有据,极富哲理,处处表现出哲学家思想的深刻性。该书对于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目前已有多种语言译本出版,传播十分广泛。(宋德民)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