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是前苏联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列宁的夫人和战友。她出生于彼得堡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沙皇军官家庭,1886年从奥波连斯卡娅中学毕业,之后当过一个时期的家庭教师。1889年进入彼得堡女子高等专门学校的历史语言系学习。1891年开始在彼得堡郊区的斯摩棱斯克村的工人夜校担任教师,积极地对工人进行政治和教育工作。1894年与列宁相识,1895年加入列宁创建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为该协会的核心成员。1898年同列宁结婚,协助列宁工作,并从事工人运动、妇女运动、教育运动的组织宣传工作。她写的小册子《女工》是俄国第一本论述妇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她先后担任过《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编辑部秘书,1915年写成了《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这一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为基础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905年和1917年参加了俄国的民主革命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主管教育工作,她先后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委员、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等职。1924年起是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1年被选为前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1936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
    克鲁普斯卡娅一生中发表了许多有关教育的演说和著作,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和任务、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少年先锋队的教育活动和校外教育、学前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等诸多领域。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在1957-1963年编辑出版了《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集》(11卷),前苏联在70年代又出版了《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6卷集)。前苏联政府分别于1967年和1968年设立了克鲁普斯卡娅奖章和奖金,以奖励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优秀著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克鲁普斯卡娅在教育方面的建树也给予了高度评价,1969年设立了克鲁普斯卡娅奖金和荣誉证书,以奖励发展中国家在普及文化知识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组织与个人。
    《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1917年)写成于1915年,1917年由《生活与知识》山版社出版,之后曾多次再版。195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中译本收入了《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这一著作。1989年,作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克鲁普圻卡娅教育文选》(上、下卷)。《文选》山卫道治译,金世柏校,它是根据前苏联教育科学院“教育”出版社1978—1980年出版的《娜·康·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集》(6卷本)选译的。该书上卷收入了这部著作,包括序言和素材摘要共101页,8.4万字。
    《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是克鲁普斯卡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学和教育史的重要著作。她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恪斯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着重论述了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正如作者在初版序言中指出的,“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在民主主义条件下国民教育必须使生产劳动同智力发展相结合的观点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本书没有分具体的章节,作者依次论述了7个问题,下面我们逐一作一介绍。
    (一)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对生产劳动在国民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
    作者介绍了卢梭、裴斯泰洛齐、费林别尔格、欧文、白拉斯等人的劳动教育观点和实践。认为他们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提出和解决国民教育问题的,因而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把生产劳动作为自己教育体系的基础。他们都主张废除脱离实际、脱离劳动,等级观念很强的旧学校,建立劳动学校。她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卢梭、裴斯泰洛齐和欧文的教育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还介绍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各种教育法案中的劳动教育的主张。如法国1794年《宪法》明文规定:“凡是不会读书写字,不了解某种体力职业的年轻人,不能算作公民。”她认为,这不仅反映了民主主义者的教育思想,而且说明当时的法国国民公会决心对人民进行广泛的教育,这种教育一方面要与体力劳动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要与精确的科学材料紧密联系起来。
    (二)工人阶级对生产劳动在国民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的见解
    在这里,作者详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从前人的见解中吸取了一切健康的重要的东西,并同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相联系,把它们加以发展和补充,指出了这种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导致教育与儿童的全面生产劳动的必要结合。她详细介绍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教育观点,强调马克思认为现代工业吸引儿童和少年来参加伟大的社会生产事业,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和合乎规律的趋势,是一种进步现象;每个已达一定年龄的儿童,都把生产劳动同教育结合起来,是改造旧社会强有力的工具,是增加社会生产的方法,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
    (三)读书学校及其巩固的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读书学校依然存在。作者于1908年参观了日内瓦一所模范国民学校(旧读书学校)。这里教学强调的是机械性,全班集体呆读死记,学生个性受到摧残,且由于严格的外在纪律,使学生成了一部机器。作者认为,学校没有按照裴斯泰洛齐等人指出的道路前进,而沿着呆读死记的道路走下去,其根本原因是,工业生产没有发展到机器代替一般劳动,相反,却把工人由独立的工作者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因此,对普通的、没有技能的劳动力需要大大增加。这种生产需要劳动力顺从、遵守时间、克己自制、吃苦耐劳。读书学校培养的正是这种劳动力。这种学校与工人的利益是相矛盾的,工人阶级当时的力量很薄弱,还不能创立自己需要的学校。
    (四)作为时代标志的学徒制的瓦解
    在这里,作者分析了学徒制瓦解的根由。她说,在家庭手工作坊时期,一般的劳动技巧是由家庭传授的,大部分儿童是在自己父亲作坊里学习父亲的手艺,若想学另外手艺,则要到师傅那里去学。儿童学得一门手艺,就可以保证将来有饭吃。机器大工业改变了这一切,科学的工艺学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招进来的都是一些什么也不会做的少年儿童。作者指出,生产的机械化、工作的专门化不需要儿童有多高技能,同时,在很多生产部门,手工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手工业劳动者也不稳定,学徒后失业的危险威胁着人们,儿童及其父母都想迅速获得工资,所有这一切,都促使学徒制瓦解。
    (五)技术的进步,技术方面的新趋势
    在这里,作者分析了技术进步、工业生产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她指出,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采用了最完善的机器,使用最完善的生产过程的那些工业部门,对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的需要量开始减少,而对受过综合技术训练,具有独立主动精神的工人的需求在增加。她引用奥脱·卡敏尔的话说,“技术发展的结果总是使一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被淘汰。”因此,适应技术进步和工业、军事发展的要求,欧洲各国开始改革国民教育(把读书学校变为劳动学校),重视技术教育。
    (六)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性质的改变
    作者集中论述了学徒制瓦解后,西方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学徒制,适应生产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职业学校改变了原有的性质,不再培养独立的手艺匠,开始教授绘图、造型、机械以及其它理论课程,开始为大生产输送“受过教育”的工人、技师、监工、助理工程师等。但这种职业学校仍不够理想,它多半脱离生产,因循守旧之风很浓。之后学校加强了劳动的一般训练并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如美国,当时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劳动训练,青年时期可进入高级手艺学校,学生所受到的是真正的、全面的理论和实际的综合技术教育。她认为,这种综合技术教育不仅给予学生一般的劳动训练,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智力眼界。1905年以后,美国开始兴办工厂学校,这是一种新型学校,它强调把技术教育同生产产品的劳动结合起来。在这种学校,学生学习时可以不上班,照样领取工资,学得好还能得到奖励。同时,在美国一种“合作教育制度”也得到迅速发展,它通过企业与技术学校订立合同,让企业的工人定期到学校学习技术必需的课程。作者强调指小,职业补习学校和工厂学校的设立。是由于现代大工业需要受过训练的、有技能的工人,是现代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七)读书学校转变为劳动学校的必然性
    这个问题是整个著作的核心,全书的结论。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特点和学校发展的趋势以后,认为,由读书学校向劳动学校转变,是生产技术进步、经济竞争加剧的要求,是近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她指出,工业发展对受过综合技术教育的、有首倡精神的、有头脑的工人的需求日益俱增,迫使资产阶级改革国民教育,把读书学校变为劳动学校。美国最先走上这条道路,劳动在学校中占有广泛地位,生产劳动像一根红线贯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全部课程中。这对于青少年以后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之后,欧洲各国也开始仿效美国,德国率先。通过分析两国的劳动学校,作者指出,正是工业生活的要求,动摇了旧的读书学校的根基,学校的全部生活方式必须重新改造。把手工劳动包括到教学大纲中去是与改革旧的教育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手工劳动是发展儿童个性的一种手段,是显示儿童的创造愿望的场所,是一种教育方法,作者强调,劳动是了解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和了解人们相互关系的工具,是判断社会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的工具。作者把劳动学校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了一起,强调指出,资产阶级的劳动学校并不是工人阶级理想的学校。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和斗争非常尖锐,其学校的教学内容无疑打上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烙印,向青少年一代灌输的观点与工人民主制度的观点是根本不一致的。因此,克鲁普斯卡娅强调:“只要学校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那末劳动学校就是损害工人阶级利益的一种工具。只有工人阶级才能使劳动学校成为“改造现代社会的工具”。
    《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在世界教育史上占存重要地位,这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克鲁普斯卡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及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进行了详尽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劳动教育思想和国民教育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并论证了把教人读书的学校改造成为教人劳动的学校的必然趋势。她在教育史上首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了过去一些民主教育家的思想,对卢梭、裴斯泰洛齐、欧文等人的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恰当的评价。她从机器大工业生产发展的角度,从工人阶级解放和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强调劳动的教育意义及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综合技术教育的作用都有独到之处。
    克鲁普斯卡娅对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特殊重要作用,而《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则奠定了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基石。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育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对待教育的历史遗产和有关国家的教育经验,为前苏联教育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参照系。书中强调的教劳结合和综合技术教育等基本原理,为前苏联拓展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克鲁普斯卡娅的这一著作,对前苏联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十月革命后,她在负责前苏联教育工作期间,始终致力于要把旧的读书学校,从内容、组织、方法等方面改造成为劳动学校,并对这一改造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性的意见。在前苏联教育实践中,她强调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前苏联20年代的学校教育对劳动的重视,对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视,远远胜过对读书学习的重视。苏俄第一任教育人民委员阿·瓦·卢那察不斯基于1927年在一篇文章中谈及此书对前苏联初期教育改革的影响时说:“娜·康·克鲁普斯卡娅的这部著作……是我们制定整个工作纲领的依据,无论是确立关于教育的新思想,还是这些思想的具体实施,乃至我们共和国成千上万所学校的具体教学工作和实际的教学进程,我们都是以她在本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为依据。”
    克鲁普斯卡娅在本书中,把读书学校与劳动学校截然对立的提法容易造成思想混乱;认为生产劳动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是不科学的。此外,她把卢梭、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的劳动教育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直接联系起来,也是不恰当的。
    本书对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有以下启示:一是教劳结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此问题必须立足于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一基点上,要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出发,不能抽象地、原则地研究。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要有机地滲透劳动教育内容,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上要给劳动教育以一席之地。同时,城市、农村、山区等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探索教劳结合的新路子,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傅兴国)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