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议会教育计划》,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计划,全名为《关于国民教育组织向国民大会提交的报告》,简称《康多塞报告》,又称《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作者康多塞(Jean Antoine Condorcet。1743──1794)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1769年成为科学院院士, 1777年被选为该院常任秘书,1782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当时以法国18世纪百科全书派重要代表人物及自由思想家而闻名。康多塞积极参加法国大革命,被选为制宪议会的巴黎代表,并任该会秘书。作为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在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比尔执政后,他被剥夺公民权,1794年3月底被捕死于狱中。他曾发表了一篇在概率论史上占突出地位的论文,后来被扩写以《概率演算教程及其对赌博及审判的应用》为书名出版。主要著作还有:流传甚广的优秀文学作品《杜尔哥传》(1786年)、《伏尔泰传》(1789年)及《公共教育原理》(1792年)、《人类理性进步史梗概》(1793—1794年)等。 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党派都十分重视国民教育问题,拟定了许多教育改革方案,康多塞报告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方案之一,它是在代表大、中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党人在议会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制订的,较集中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发展国民教育的要求。这个计划是1792年4月20日至2工日由康多塞代表公共教育委员会向法国国民大会立法议会提出,全文载于当时的提案上,名为“Project de De cret,”曾被译成英、俄等多种文字出版,并被节选收入美国著名学者克伯利主编的《教育史资料选读》(Cubberley.E.P.Readings in History of Education.Houghton Mifflin Co., Boston,1920) 康多塞报告主要包括建立新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学制细则。康多塞从法国启蒙哲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他关于人类能无限完善自身的进步观念对19世纪的哲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有极大影响。认为,文化的连续不断的进步是促进大多数公民幸福的手段,只有文化教育才能消灭愚昧、无知和贫困。教育是最重要的社会事业,其最直接目的是向全人类提供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保证自己的福利,体认并利用自己的权利,了解并履行自己的义务,使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易于进步,使之在完成自己有权承担的社会职责方面是较有能力的人,并能全面发展人的天赋才能。他强调,教育是消除不平等和团结各阶层的工具,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公民间实际上的平等及法律所赋予的真正的政治平等。只有使科学不断进步的教育才有利于促进大多数公民的福祉及增进人们生活的舒适。作者认为,实施国民教育是国家对一切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对于国民教育也应给予重视,不仅关心儿童的教养而且关心愿受教育的全体居民的教养,教育对任何年龄的人都是有意义的和可能的。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并不意味着受教育的终结,成人教育不可忽视,还要发展终身教育。他主张,一切阶段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世俗的、普及的、免费的、男女平等的,宗教课程应予废除。 作者提出了建立新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细则,把法国公共教育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级学校(初级小学)。康多塞在计划中强调要普及小学公共教育。凡有400人居住的地方都应设立一所小学,但在村庄相当分散、人口比较稀少的行政区域内,在所有离开具有400人的居民点1000都阿司(旧时法国长度量名)以上的村庄即使居民不足400人也应设立一所初级小学。这种初级小学为一切儿童而设,不分阶级、职业、性别,全体学龄儿童(年满6岁)必须入学。修此期限为4年,授以读、写知识和技能、文法初步知识、算术四则等较为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精确测量土地与建筑物的简单方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初步技能;道德基础知识与行为准则。学校不设宗教科目,宗教教育由学生家长所属宗派的牧师在教堂进行。初级小学教师在每个星期天还须组织群众座谈会、向青年人讲解初级小学教学大纲之外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以便公民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权利。 2.第二级学校(高级小学)。高级小学设在具有4000人以上的州、区、城市,修业期限三年,读完初级小学的学生方可升入高级小学继续学习。教学科目包括法语、历史、地理、数学、自然、化学、手工业和商业基本知识、道德原理和社会学原理。每所高级小学都应设立小型图书馆,备有讲授自然所必需之标本、仪器的陈列室、实验室。这些机构的设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观察及学习的热爱。这类学校注重实科教育,使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高级小学教师每星期天也应向公民们宣传新的立法及其它有益于人民的知识,组织群众座谈会。 3.中等学校(中学)康多塞教育计划规定,在每个省城至少应设一所中学,在全国一共要创办114所中等学校。修业年限为5年。康多塞认为,中学属于普通教育范畴,但它同时应为专门的职业训练打下基础、所以,他建议,中等学校不仅传授对每个人或公民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都将有益的普通知识,而且还要传授一些具体的专门知识,如要提供对进一步研究每一大类职业如农业、军事等方面都有益处的学问,甚至是当普通医生、产科医生和兽医所必需的医学知识。学生在中学里被分为四个学科班,即数学和物理学班、道德和政治班、应用科学技术班、文学和美学班。这些中学还兼有为高等小学培养师资及小学教师进修的任务。 4.专门学校(大学)。康多塞教育计划规定,要废除经院学派的高等学校,在全国设立9所专门学校,它们的任务是为地方和国家培养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是为资产阶级上层子弟服务的。康多塞认为,只有依赖这种教育机构,每一代人才能将他们从前一代人那里获得的全部知识以及他们自身所创造的一切传给后代。他希望这类专门学校能够成为传播文化教育的中心,并且希望在每个行政区域里都有相当数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5.国立科学和艺术协会(National Society of Sciences and Arts)。国立科学与艺术协会的宗旨是发展科学和艺术并普及于人民大众。它不是一级教学机构,而是一个学术研究中心,担负着领导与监督全国各级学校教育的责任,是为“监督、指导所有的教育机构而设立的,要使科学和艺术不断得到进步,并协调、奖励与传播一切有益的发明创造。” 在立法议会、国民公会上,康多塞作为排除激情、具有稳健理性的议员,亲自制定了这一公共教育组织计划纲要,其关于公共教育的观念、方法被认为是以后的共和制国家学制的典范。他期望通过民主政治和公共教育促进人权特别是社会平等及充分发扬人类理性精神。康多塞教育计划在对教育性质、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的认识上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它强调,公共教育应独立于宗教和政治权力,主张废除传统的宗教教育,倡导世俗教育,把宗教排除在课程计划之外。它主张自然科学教育应优于古典文艺教育,反对传统教学中的古典主义、经院主义倾向,而重视科学和生产知识的价值。强调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实科教育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是培养学生正确推理和善于分析问题的重要手段,并对发展工业有巨大实用价值。还认为,学校加速物理科学进步将使手工业革命顺利进行。 康多塞教育计划规定的学校制度单一、各级学校上下衔接,后一阶段为前一阶段的继续;有统一的行政领导:按规定,国立科学和艺术协会统辖所有各级学校,专门学校领导中等学校,中等学校领导初等学校。 康多塞重视成人教育,规定各级学校教师应于闲暇时担任适当的成人教育工作,如组织座谈会、讲演会、自学辅导等,广泛开展校外教育,建立博物馆、图书馆及主持体育操练。他主张从初等教育阶段就培养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并主张向居民传播有益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及生产力发展的。在大革命以后的法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仍要为实现康多塞的这些公共教育主张而进行艰苦的努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康多塞教育计划的进步性及历史意义。这一计划的基本精神对19世纪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整体上讲,康多塞教育计划在当时起了进步作用,但我们并不可否认其没能完全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一面。这一计划的阶级和历史局限在于:方案中虽然规定实行免费的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但没有为下层劳动人民子女享受教育权规定任何物质保证,贫苦儿童仍难如愿入学,普及教育无法落实;高等学校以上的教育机构都是收费的,这只能有利于资产阶级获得入学机会。可见这一计划实质上是变等级学校为阶级学校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改革方案。康多塞强调,教育改革应体现法国18世纪的精神水平,教学工作的方向应该促使各种工业完善的发展并增进从事工业活动的人们的福利,使这一方案烙上了明显的资产阶级印记。他虽然主张学校不设宗教课,但他并不是无神论者,他主张的世俗化只是表示对宗教的各派保持中立态度,用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道德课程取代宗教神学课。他希望借助普及教育来实现普遍平等与幸福更是不切实际的。 康多塞教育计划未被立法议会通过,只是转交给国民公会。1793年5月吉伦特党根据这一计划通过了一项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但仅仅涉及到初等教育,法令虽然确认国家负有供应一切儿童以小学必需基本知识的责任,但又规定初等教育不是免费的;至于男女儿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及教育的非宗教性等则完全没有涉及,而且规定初级小学设在满1500人的地区,而不是设在满400人的地区,使得乡僻地区儿童入学益感困难。这样以来,康多塞教育计划中的进步因素几乎全被阉割了。康多塞教育计划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不成熟而没能全部实施,但计划基本精神的流布,使资产阶级的近代教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刘立德)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