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重庆市教委、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对现代人扫盲的范围进行了新的定义。该教材的副主编、重庆教科院王永辉表示,现在,“文盲”的外延扩大了,教材里的内容都是教给人们怎样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红绿灯的意思,但就是不根据提示行动,这也有“文盲”的意思在里面。(《中国广播网》12月8日) 对王永辉表示的“现在,‘文盲’的外延扩大了”,笔者不置可否,事实上,早在若干年前,联合国就对新世纪文盲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文盲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接受过基本的识字教育,但在现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显然,如果说,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有8000万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居世界文盲大国第二,是个令人忧虑的国情,那么,不少人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却由于种种原因,又自觉不自觉地步向“现代文盲”,恐怕比传统意义上的文盲更加不容忽视。因为“现代文盲”不仅很难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影响着自身的进步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影响着公民社会建设和民主、法制国家的推进。 但王永辉在接下来的举例中,认为一些人不遵守红绿灯,也有“文盲”的意思在里面,显然是有点找不着北或把文盲当个筐了。笔者倒是觉得如其称不遵守红绿灯者为文盲,不如定性为“文化盲”更准确。道理很简单,知道红绿灯的意思,却不遵守红绿灯,并不排除其中有人满腹经伦或具备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那么他们为什么又不遵守红绿灯者呢?直白一点说,无非是法律意识淡薄或知法犯法。含蓄点说,无非是一些人思想感情上与现代文明有那么点隔膜。怎么能说不遵守红绿灯者就是文盲呢? 进而言之,如果不遵守红绿灯有“文盲”的意思在里面,那么在会场上接听手机,在图书馆阅览室大声喧哗,在音乐会上乱拍巴掌,在医院等严禁吸烟的公共场所和场合吸烟等等,岂不都属于一种文盲的表现?恐怕只能说他们在举止谈吐上仍未出离浅陋,格调上仍沉湎于低级趣味吧?而诸如此类,显然与文盲无关而与文化盲有关。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文盲,我们都不可掉以轻心,但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将文盲与文化盲混为一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