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中国古代朴素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朴素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就记录着,尤其是在军事实践中更为突出,特别表现为“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些都在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吴起所著的《吴子》、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中都有着比较详细的论述,他们只是对“战地”、“兵器”、“兵员”、“兵纪”、“计谋”等战事方面在“四维时空”中对从具象到具象的量变进行着“对比调和”,极少甚至没有对从抽象到抽象的质变进行“对比调和”。他们更没有论述出具体的“物质构成体”在“四维时空”中发展变化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定律。这就是说:他们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并且,在这三部著作中还有着许多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和客观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孙子兵法》共有《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孙子兵法•始计》中记载: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其意思是:孙子说:“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审视。所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正确地计谋: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道义,就是使民众与国君同心同德,志向一致,同生死、共命运,不怕任何危险;天时,就是指昼夜、冬夏、四季等气候条件;地利,就是指地势高和低、远和近、险要和平坦、广阔和狭窄、死生的境地等等地理条件;将帅,就是指将帅是否足智多谋、奖罚守信、讲仁义、勇敢果断、指挥严明等等;法制,就是指军队的战斗编制、军纪军法、将帅职责、军需物资的供应制度等等。这五个方面,将帅不能不知道,知道者取胜,不知道者失败。《孙子兵法•谋攻》中记载:“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其意思是:“所以说知道胜利有五个条件:知道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人取胜,知道用兵多少的人取胜,官兵同心同德的军队取胜,以有准备者对无准备者取胜,将帅有军事才能而不需要国君驾临者取胜。知道这五个方面,就是掌握了取胜的规律。所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贻;只知道自己而不知道对方,胜败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既不知道自己又不知道对方,每次作战必定失败。”《孙子兵法•虚实》中记载: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应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军争》中记载: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其意思是:用兵作战的形态象水,水的形态是回避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作战的形态就是避实就虚。地势限制着水的流动,敌人限制着我军的取胜。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定势,水也无固定的形状;能够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取胜者,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并没有固定的态势,四季气候的轮换也没有固定的时刻,白天有长有短,月亮有圆有缺。《孙子兵法•九地》中记载: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从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我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其意思是:孙子说:按照用兵作战法则和我方作战的地区,战场可以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泛地、围地、死地。诸侯在本国内与敌人进行作战的战场叫做散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的战场叫做轻地。我方占领有利、敌人占领也有利的战场叫做争地。我方可以轻易进入、敌人也可以轻易进入的地区叫做交地。我方、敌方与诸侯国多方交界的地区,先期占领并获得民众支持,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衢地。进入敌国境内非常深,周围有着许多敌人城郭的地区就叫做重地。拥有艰难行进的山林、险要地势、沼泽地、崎岖道路的地区就叫做泛地。进路狭窄、归路迂回,少量的敌人就可以击败我方重兵的地区就叫做围地。速战能够生存、不速战就会死亡的地区就叫做死地。所以说:在散地不宜发生战争,在轻地不停留,在争地不盲目进攻,在衢地与第三国和平相处,在重地就要抢掠战备物资,在泛地就要急速行军,在围地就要周密谋划,在死地就要迅猛作战。《孙子兵法•用间》中记载: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其意思是:所以,可以使用五种间谍:它们就是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这五种间谍可以同时使用,使敌人不知道其中的法则,这就叫做神秘的纲要,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因间,就是利用同乡关系打入敌人内部;内间,就是收买敌国的官吏为我方间谍;反间,就是收买敌人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死间,就是编造虚假信息让我方间谍漫不经心地告知敌方间谍;生间,就是确保我方打入敌人内部又能够亲自回来报告的间谍。用三军作战离不开间谍,奖赏间谍最厚重,派出间谍做事最神秘。没有圣明的智慧不能利用间谍,不仁不义就不能使用间谍,不细心谨慎就不能获得间谍的真实情报。这是多么微妙呀!没有不可以使用间谍的地方。使用间谍的事宜没有实施,事先听到的人、做间谍的人与所告知的人都要被处死。
    《吴子》共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吴子•图国》中记载: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其意思是:吴起说:“过去国君治理国家,必定要首先教化民众和亲近民众。有四不和的原则:国家不和,不可以出兵作战;军队不和,不可以列阵应战;阵内不和,不可以继续进攻;在战斗中不和,就不可以取胜。所以,掌握规律的国君要役使民众,首先要使国民团结和谐才能够成就大事业。”“民众知道国君爱惜他们的生死,如果达到这个程度,共同作战,那么士卒就会以死为光荣,以退却求生为耻辱。”《吴子•料敌》中记载: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剖冰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砍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列,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口,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阪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其意思是:吴起说:“判断敌情有八种情况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以出兵作战:一是,天气狂风寒冷,敌人在夜间迁移,破冰渡河,不顾艰难。二是,在盛夏酷暑期间,连续行军后又饥又渴,以求得远征作战。三是,军队长期遭受雨淋,粮草断绝,百姓都怨恨,谣言频传,将帅也不能制止。四是,粮草等军需物资短缺,阴雨连绵,无处抢掠。五是,兵力不足,水土地势不利,人马患得瘟疫,四周无援兵来救。六是,远行军已近傍晚时分,将兵劳累恐惧,困倦未进食,解甲入睡。七是,将帅的能力薄弱轻浮,军心动摇,三军多次遭受袭击,孤立无援。八是,阵地未选定,食宿未安排好,行军进入险地,一半在险地之外,一半在险地之中。对于这八种情况,立即出击,且勿迟疑。有六种情况不需占卜就要回避作战:一是,土地广阔,人民富足,人口众多。二是,国君爱民,恩及平民百姓。三是,奖惩守信,处罚审慎,行使得当。四是,论功晋职,任用贤能的人。五是,将帅和兵员众多,兵器精良。六是,邻国帮助,大国援助。在这六个方面比敌人弱,坚决回避,且勿迟疑。这就是所说的见机行事,知难而退。”《吴子•治兵》中记载:吴子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险易,则地轻马;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凡兵战之场,止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其意思是:吴起说:“四轻就是:地形便于跑马,马便于拉车,车便于载人,人便于作战。搞清楚战场的险易程度,合理地使用车马;适时喂养战马,马就能够轻便地拉车;充余地润滑车轴,车就能够轻便地载人;使兵器锋锐、铠甲坚硬,人就能够轻便地作战。进兵予以重赏,退兵予以重刑,恪守信用,审慎地做到这些,就掌握了胜利的主动权。”“两军搏杀的战场就是流血牺牲的地方,抱定必死的决心就会生存,侥幸生存的必死。善于指挥战斗的将帅,就好像把自己置于漏船之中,卧伏在着火的房屋中,有智慧的人来不及计谋,勇敢的人来不及发怒,只有当机立断,与敌人决一死战。”《吴子•论将》中记载: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土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其意思是:吴起说:“用兵作战有四个关键机会:一是运用士气的关键机会,二是运用地势的关键机会,三是运用战事发展的关键机会,四是运用兵力组合的关键机会。三军有百万将士,布置作战的大小事项完全在于指挥官一人,这就是掌握和运用士气的关键时机。行军路途中狭窄险要、高山阻塞的地方,十人防守,千人也过不去,这就是掌握和运用地势的关键时机。善于运用间谍轻便地来往于敌我之间,分散瓦解敌军,使敌国的君臣之间、官员与民众之间互相怨恨,这就是掌握和运用战事发展的关键时机。车体坚固、车轴圆顺,船体和橹桨灵敏,士兵演习作战阵容,战马悠闲追逐,这就是运用兵力组合的关键时机。掌握这四个用兵作战的关键机会,就可以做将帅。但是,他的威信、品德、仁义、勇气都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并能服众,使敌人害怕并犹豫不决。发布的命令使下级将士不敢违抗,在军中使敌人不敢对抗。这样的人才,国家得到就会使国家强大,国家失去就会使国家灭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良将。”《吴子•应变》中记载:武侯问曰:“若遇敌于溪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遇]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无疑。”其意思是:武侯问:“如果在山谷之中遇到敌人,山谷的两面都是险要地势,且敌众我寡,如何对待?”吴起回答说:“遇到丘陵、林间深谷、深山、广大的沼泽地,必须急行军离去,不得拖延。如果在高山深谷中突然遇敌,必定要击鼓呐喊乘机攻击敌人,让弓箭手挺进在前面,边射击边计谋,认真细致地观察敌情,敌人混乱就攻击突围,不得迟疑。”
    《孙膑兵法》共有《擒庞涓》……《十阵》等三十一篇。《孙膑兵法•擒庞涓》中记载: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其意思是:孙膑说:“请立即派出轻便的战车军队火速赶往魏国的都城郊区,以激怒庞涓——庞涓必定回兵救援魏国国都。我军派兵追杀,并向庞涓示弱。”田忌全部照办。庞涓果然丢掉辎重,昼夜兼程回救魏都。孙膑率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伏击,一举擒获庞涓。所以说,孙膑用兵达到绝佳境地。《孙膑兵法•篡卒》中记载: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孙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之]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也。”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将,不胜。不用间,不胜。不得众,不胜。”孙子曰:“胜在尽□,明赏,选卒,乘敌之□。是谓泰武之葆。”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其意思是:孙膑说:“用兵取胜的关键就在于选拔士兵。士兵的勇敢在于军纪严明,他们的作战技巧在于因势利导,他们的利益在于将帅守信,他们的品德在于遵从规律,他们的军需富足在于速战速决,他们的强大在于民众休养生息,他们受到损伤在于作战过多。”孙膑说:“士兵的德行是军队的坚实基础。守信就是对士兵进行明确的奖赏。能够进行殊死战斗的士兵就是军队的王牌。取得众人之长的人就是胜利者。”孙膑说:“获得常胜有五个条件:将帅得到国君的充分信任能够统一指挥就会取胜。将帅掌握战争规律就会取胜。将帅得民心就会取胜。将士同心同德就会取胜。针对敌情利用绝妙的计谋就会取胜。”孙膑说:“不能获得常胜也有五个条件:国君制约将帅就不能取胜。将帅不懂得战争规律就不能取胜。怪癖的将帅就不能取胜。将帅不用间谍就不能取胜。将帅不得民心就不能取胜。”孙膑说:“取胜在于尽心尽力,明确奖赏,根据敌军的情势选兵用兵,这是用兵顺利取胜的法宝。”孙膑说:“得不到国君的充分信任就无法统兵作战……”《孙膑兵法•八阵》中记载: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其意思是:孙膑说:“智谋不足的人统兵就会刚愎自用。勇气不足的人统兵就会自吹自擂。不懂得战争规律、没有多次实战经验的人统兵就只能依靠侥幸了。要确保一个万乘大国的安全,扩大一个万乘国王的疆域,成全一个万乘大国国民的命运,只有认知和掌握规律。认知和掌握规律的人就使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国内得民心并掌握国外的敌情,掌握八阵的阵法,预见到胜利出兵,没有胜利的把握避免作战。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君王可以任用的将领。”《孙膑兵法•势备》中记载:孙子曰:“夫陷齿戴角,前爪后距,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剑,以阵象之。羿作弓弩,以势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其意思是:孙膑说:“所有有齿、有角、有爪、有距的禽兽都是在高兴时聚集成群,在恼怒时相互角斗。这是自然规律,无法制止。所以,人虽然没有天然的禽兽那样的齿、角、爪和距等天生的武器,但可以制造武器,这些都是圣人能够做到的事情。黄帝制造了剑,兵阵的作用就像箭一样。后羿制造了弓弩,阵势就像弓弩一样。夏禹制造了舟车,用兵的阵势就像舟车一样多变灵活。尚汤和周武王制造长兵器,兵权就像握着长兵器一样稳固。这四种都是常用兵器。”《孙膑兵法•十阵》中记载: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剸也。圆阵者,所以槫也。疏阵者,所以{口犬}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羽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其意思是:兵阵有十种: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阵、雁行阵、钩行阵、玄襄阵、火阵、水阵。这十种兵阵各有所长、各有所用。方阵,用来粉碎敌人的兵阵。圆阵,用来进行环形防御。疏阵,用来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数阵,用来防止敌人破阵。锥行阵,用来突破和分割敌人。雁行阵,用来进行弓弩战。钩行阵,用来对付敌人的变化,做到随机应变。玄襄阵,用来迷惑敌人,隐蔽自己的军情。火阵,用来攻取敌人的营寨。水阵,用来增强阵地的稳固性,冲淹敌人的防御兵阵。《孙膑兵法•十问》中记载:问曰: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其将则威,其兵则武,而理强梁偼,诸侯莫之或待。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骄其意,以惰其志,使敌弗识,因击其不□,攻其不御,压其骀,攻其疑。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此击强众之道也。其意思是:问:两军对垒交战,敌军将领勇猛无惧色,武器强大,兵员众多,将士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三军将士智勇双全,将帅威风凛凛,士兵全副武装,争强好胜,各路诸侯都惧怕。如何打击这样的敌人?回答说:打击这样的敌人,应该扬言惧怕不敢打,向他们示弱,显露出软弱的样子待机行事,以使敌军骄傲自大,意志削弱,搞不清楚我军的意图,然后出奇兵攻击他们的弱势阵地和消极防御的阵地,逼迫他们软弱的车兵和骑兵投降,这叫做攻其不备。敌军自恃强大而耀武扬威,迁移途中必然会前后不能够相互照应,所以我军在敌军的中间部位进行打击,这样就能够形成局部优势。这就是打击强敌的原则。《孙膑兵法•[兵失]》中记载:兵失民,不知过者也。兵用力多功少,不知时者也。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悔,信疑者也。兵不能见福祸于未形,不知备者也。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贪而廉,龙而敬,弱而强,柔而[刚],起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起道者,天地……其意思是:军队失去民众的支持,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产生了错误和失误。军队耗费多而功绩少,是因为不知道用兵的时机。军队不能够战胜艰难困苦,是因为不能够顺应民心。军心动摇不定,是因为任凭妖言惑众。军队不能够在作战前断定胜败,是因为不知道备战。军队看到战势有利就懈怠,面临有利战机又犹豫不决,不能够进一步纠正错误和失误,这就是走向失败和灭亡的规律。能够使贪婪的人廉洁,使骄傲的人谨慎,使软弱的人坚强,使柔弱的人刚强,这就是走向胜利和兴盛的规律。适应了走向失败和灭亡的规律,天地也不能够帮助走向兴盛。适应了走向胜利和兴盛的规律,天地也不能够改变走向兴盛的结果。《孙膑兵法•[积疏]》中记载:毋以积当积,毋以疏当疏,毋以盈当盈,毋以虚当虚,毋以疾当疾,毋以徐当徐,毋以众当众,毋以寡当寡,毋以佚当佚,毋以劳当劳。积疏相当,盈虚相[当,径行相当,疾徐相当,众寡]相当,佚劳相当。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径故可行,疾[故可徐,众故可寡,佚故可劳]。其意思是:不能以集中对付集中,不能以分散对付分散,不能以充实对付充实,不能以虚弱对付虚弱,不能以快速对付快速,不能以缓慢对付缓慢,不能以多兵对付多兵,不能以少兵对付少兵,不能以安逸对付安逸,不能以疲劳对付疲劳。集中与分散相对应,充实与虚弱相对应,捷径与大路相对应,快速与缓慢相对应,多兵与少兵相对应,安逸与疲劳相对应。对集中的敌人可以将其分散,对于充实的敌人可以使其虚弱,走捷径可以使其走大陆,快速可以使其缓慢,兵多可以使其减少,安逸可以使其疲劳。《孙膑兵法•奇正》中记载: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形者,皆以共胜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其意思是:凡是有形的物质构成体,没有不可以被认知的。可以被认知的物质构成体,没有不可以被消灭的。所以,圣人以万物的优势战胜万物,取得胜利的方法是无穷尽的。作战双方是利用有形力量的对抗获得胜利的。有形的物质构成体是没有不可以战胜的,只是不一定会知道为什么能够战胜有形的物质构成体的方法。形态和相互克制的发展变化与天地同步而无穷无尽。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体相生相克,用尽楚国和越过的竹子也不能全部写完。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体都是以自己的优势成为胜利者的。想以一种物质构成体的优势去战胜万物是不可能的。以一种物质构成体破坏另一种物质构成体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具体使用哪一种物质构成体去战胜它,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善于指挥作战的人,看到敌人的长处就可以知道敌人的短处,看到敌人的劣势就可以知道敌人的优势。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只不过它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严重地受到了儒教的主观机械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和道教的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压制,而没有得到深入发展和发扬光大。正是毛泽东发展了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毕其一生实践了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是毛泽东思想之精髓。
    作者:新哲学•李溪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