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人物 >

李东东谈读经典: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李东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谈阅读经典的体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学习的基本途径。但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因此,只能通过读好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所谓经典,就是能够“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 ”的书,因此,读好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 
    经典就是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那些虽历经千载仍然熠熠生辉的不朽之作。真正的经典,不仅一个民族在读,而且整个人类在读;不仅过去人们在读,今天我们在读,而且明天人们还要读。
    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应当读哪些经典呢?习近平同志给出了三个答案: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通过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通过读古今中外经典,拓宽眼界,增强修养;通过读本专业、本领域的经典,加强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为什么阅读经典
    朱熹曾经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典就是源头活水。唐太宗《帝范·卷四》中讲:“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最好读读经典。
    阅读经典可以说大致有以下三点作用:一是塑造高尚人格,二是学习思维方法,三是学习写作方法。
    塑造高尚人格。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升华境界。阅读经典名著,与古圣先贤越千年而相会,每读一遍,都会产生温故知新的效果,都会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蕴育放眼世界的胸怀,砥砺先忧后乐的襟怀,磨炼宠辱不惊的心怀。
    学习思维方法。经典具有思想的深度,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在古代,读书人学习儒家经典,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代圣人立言”,要学会用圣人的思想方法,用圣人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解决问题。今天,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像习近平同志说的那样,“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从而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学习写作方法。经典是一个作家平生所学的高度浓缩和结晶,我们应当学习经典作家们的写作态度。杜甫为了“下笔如有神”,要“读书破万卷”;贾岛为了“吟安一个字”,要“捻断数茎须”;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历尽寒暑,“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就了《红楼梦》。《论语?宪问》有这样一段话:“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是说起草一个政令需要经历“草创、讨论、修饰、润色”四个程序。圣人作文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正是有了这样慎重的态度,经典才能达到那种“增一字则太多,减一字则太少”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如何阅读经典
    每个人读经典都有自己的方法,这里谈一点我自己的体会。我感到,读经典有“三要”,就是经典要随时读,经典要反复读,经典要在用中读。
    经典要随时读。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韩愈讲“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欧阳修曾有所谓读书作文有“三上”,即“马上、枕上和厕上”之说。这些例子都说明,经典要随时读,因为“三日不读,手生荆棘”。在读书方面,毛泽东作出了典范,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经典要反复读。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不但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之书,不同年龄读有不同年龄的体会,不同境遇读有不同境遇的领悟。小时候背诵经典,可能还不能领会其中要旨,但是背熟了,就成为一个人知识积累的一部分,长大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会慢慢领会其中的精髓。这就是所谓“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的道理。
    经典要在用中读。《论语》曾经记载这样一件事:“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是说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学生,听到了就要去实行,如果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就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经世致用”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古人从来就不赞成“青灯黄卷,皓首穷经”,而主张“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关于学习和实践,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是对于学习和实践关系的完美论述,同样可以用来指导我们阅读经典。
    读书学习与改进文风还有很大关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我认为这既是针砭时弊的一记重锤,又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高明之举。文风连着党风,文风反映作风,文风涉及知识、能力和水平,甚至与为人处世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优良的文风是以领导干部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条件的。“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由此,想到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前吟诵这篇千古名文,比较多地领悟的是他忧国忧民的胸怀,不计较功名利禄和个人得失的气度;乃至没做实地调研,仅凭被贬谪的好友滕宗谅的一封信和洞庭湖区一张图,就能绘声绘色地写景状物,而后抒情壮怀,这样一种胸襟、情致和能力。而今每读一遍,越发感到他还是一位发扬优良文风,写短文章、实文章、美文章的高手。《岳阳楼记》短短360字,不穿靴不戴帽,没废话没套话,不说教不枯燥,有景有情有思想有哲理,可以成为我们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响应中央改进文风号召的一篇经典范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