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诒春先后获耶鲁大学文科学士和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1909年回国,曾参与颜惠庆主编我国第一部《英汉大字典》工作。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并曾任孙中山先生英文秘书一职。后任清华学校第一任副校长,并接张伯苓任清华第三任教务长。1913年8月,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病重致信外交部,推荐周诒春继任。他称赞周诒春“老成练达,学识皆优,自充任副校长以来,苦心孤诣,劳怨弗辞。国安虽病,该副校长兼理一切,颇能措置裕如。若以之升任校长,必能胜任愉快。”唐国安病逝后,周诒春继任清华学校校长。1918年1月,因遭恶意攻击,被迫辞职,任期4年又5个月。 1913年,周诒春与梁敦彦、颜惠庆、王正廷、顾维钧、詹天佑等人发起创建了旨在“修学、游艺、敦谊、励行”的欧美同学会。 离开清华后,周诒春曾一度出国。1921年起在银行界任职,并数次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 抗战时期,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赞助部分清华校友在贵州花溪创办清华中学。1948年去香港,1950年党派人将周诒春迎回北京。1956年,周诒春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8年8月,周诒春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 周诒春任校长期间,为清华早期发展做出贡献。清华园内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就是从1916年起由他挚划并动工兴建起来的。他积极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清华向完全大学过渡,使清华学校稳定发展,许多清华优良的传统也在此时期奠基。特别是他积极倡导体育运动,在马约翰等体育教师的辅助下,为后来一直被历代校友引以为骄傲的清华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下午四至五点要走出教室进行体育锻炼(俗称“强迫运动”),就是在他任内(1913年)规定的。清华校友陈宏振曾高度评价周诒春:“他是母校的拓荒者,母校的创建人,筚路蓝缕,惨淡经营,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建立了优良的传统,奠定下巩固的基础,尤其是培育出母校同学个个引为自豪的清华精神。”(史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