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全国大多数省份参加高考的人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减少的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 对此现象,一些“专家学者”在媒体上解读说,这种情况纯属正常,更有甚者,还有的人说这是好事,因为高考人数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化,这有利于社会成才观的理性化。事实真的像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所宣扬的那样,高考参考人数下降不仅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因此无需大惊小怪吗? 幽壹认为,高考人数下降绝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而是一件很值得社会反思的事情。在中国这样一个举国高度重视高考的国度,在人口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动的情况下,高考参考人数出现大范围内的不同程度下降,肯定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更不可能是一件“好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读大学”和“参军”被视为是农村穷人孩子改变命运的两条主要路子。近年来,随着计生工作持续深入影响,国内的独生子女日渐增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大多不愿送子女入伍,且其本人吃苦耐劳能力也有限;另一方面,不少军人退役后的待遇较差,没背景的大多是以做保安为业;另外在农村的话,要去当兵也得拉关系,并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穷人家也难以负担,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参军对于穷人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这条路子基本上快要堵死了。 一般来说,放弃高考的肯定是穷人孩子比较多,因为穷人限于财力,更容易受此影响。大学三四年,学费、生活费等是一大笔钱,这些钱对于穷人来说,不说天文数字,也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数字。以前穷人讲的是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虽然暂时艰难困基一点,但是当孩子从大学毕业以后,其未来是可以预期的,所得到的回报也是可以预期的。现在则不同了。以前学生们只需要认认真真读书,过好高考这一关即可,现在呢,单单过了高考关,才只是刚刚开始,更为困难的就业关还在后头。如果说高考关比的是谁读书勤奋用功,考生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争取考到好的学校,那么现在的就业关往往就不只是单纯比拼学生的个人能力了。 现在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读得好不如生得好”,学生就业更多的是靠自己家长或家长的社会关系,个人能力反而是次要的。倘若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普通穷人学生想谋个好职业是相当艰难的事情。这样一来,穷人孩子“毕业即等于失业”的可能性就更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或“高考无用论”开始抬头,不少学生家长自然而然地认为:既然大学毕业后也是难以找到好工作,何必花费那么多钱,使家庭冒着“破产”的风险去读大学呢? 也就是说,通过读大学来改变命运的路子,因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对于穷人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这直接导致了不少地方“高考降温”,是各地高考参考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 当“高考”这个调节穷人与富人出身的社会调阀器开始失灵时,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试问,当参军和读大学这两条改变命运的路子都越来越窄时,穷人孩子除了去打苦工之外,还有多少办法来改变命运?可以肯定的是,“高考降温”的背后,是穷人正面临着更大的社会不公,做为穷人可能永难翻身。以前,穷人虽然穷,虽然要日夜劳作,但是起码他们还有盼头,哪怕自己认命,起码有子女可以寄以厚望,自己的儿女可以通过“高考”的手段,跳出“穷门”,不再像自己那样过穷日子。现在大学就业难,导致高考失灵,阻绝了穷人孩子向上爬的路子,叫穷人该怎么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