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人物 >

百年清华校长风云录:数学零分也能当校长(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人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据教授郑天挺回忆,梅贻琦在一次出差中,本来计划乘飞机从成都回昆明,后来恰好得到乘邮政汽车的机会,梅贻琦就退了飞机票,因为“可以为公家节约两百多元”。   
    冯友兰在梅贻琦赴台之后,担任了清华半年的校务会议临时主席,相当于暂行了校长之职。后人这样评价他在清华的临时校长任职:“解放军解放北平时,他组织师生负责学校的治安和保卫工作,把一个完好的清华大学交到人民手中。”   
    校长在政治运动浪潮中   
    叶企孙从1949年5月到1952年6月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也是中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前的最后一任清华大学负责人,他也是由清华全体师生推选出来的校长。   
    叶企孙任校务委员会主任的3年,亦是新中国起步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各种政治运动在大学校园此起彼伏。“在这三年,叶师凭借个人的远见卓识、坚强的科学精神支持下的毅力和全体师生对他人格的长期信赖,成功地排除了各种干扰破坏,竭力维护清华的好传统”,他的学生虞浩这样评价。这一时期,清华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20多人后来成为两院院士。   
    叶企孙的继任蒋南翔,有着光辉的红色生涯,曾是“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也是1933年入党的老党员。   
    论及他在清华大学14年的校长生涯,在他去世时的一篇悼词有个比较浓缩的概括:“他重视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陆续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新兴学科;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片又红又专的人才”,他“亲自做一些著名老教授入党的培养和发展工作”。   
    蒋南翔还留下一句话:“参加体育锻炼,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如今的大学生还可以在学校体育馆里看到这样的条幅。   
    蒋南翔在“文革”开始时被打倒,也许能给他带来一点欣慰的是,就在暴风雨来临的前夜,有一批年轻人从清华走出,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当中有个来自安徽的青年,名叫胡锦涛。  
    “文革”十年,清华在无休止的批判大会和武斗中走过那段灰暗岁月。1977年,刘达来清华大学任革委会主任,随后在1978年至1983年间任清华校长。他在清华任期内做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和恢复重建工作。   
    1982年夏,《北京晚报》访问刘达,记者称他为教育家,他不同意这个称呼,说:“当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有,但不系统,不完善。我自己不教书,我非常尊重专家和教授。”   
    把清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1983年至今,清华产生了4位校长,分别是高景德、张孝文、王大中和顾秉林。   
    高景德是典型的学者型校长,在电机工程领域有突出学术成就。他在主政清华5年半时间,清华成立研究生院,使得清华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大增。   
    高景德之后,张孝文担任校长至1994年。在他主政期间,提出“争取到2011年把清华大学建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   
    1994年1月,王大中继任清华校长,交到他手中的是一张前任留下的蓝图。2003年,也就是王大中离任清华校长那一年,宣布了清华大学“三个九年”总体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在2012到2020年的“第二个九年”中,清华大学力争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顾秉林是现任清华校长,他担任这个职务已经8年。1968年他靠自修完成了全部大学课程,54岁时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和前两任一样,顾秉林对把清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充满期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