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畏惧的“信使” 一筹莫展的施存统,得知北京正在试验工读互助团,他和俞秀松等人立即前往。 “工读互助”思潮是一种半空想社会主义、半无政府主义理论,目标是要实现“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 施存统与同伴们到京后,开始承办电影、洗衣、印刷等业务。起初,他们以为这种“无政府、无强权、无法律、无宗教、无家庭、无婚姻的理想社会,在团里总算实现一部分了,所以精神上非常快乐。” 但两个月后,因为管理不善,工读互助团解散,试验失败。施存统得到的教训是“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之前,不能试验新生活。” 1920年3月27日,施存统和俞秀松一起来到上海。 经李大钊介绍,他们在《星期评论》杂志社工作,还认识了陈独秀、戴季陶等人。1920年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施存统成为发起人之一。 上海期间,戴季陶对他影响较大,施存统逐渐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演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原本想下厂做工,但突然患上肺病。戴季陶帮助他,赴日留学兼养病。 1920年6月,施存统抄了一份共产党党纲后东渡日本,筹建旅日共产党小组。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旅日小组本应由施存统出席,考虑到同在日本的周佛海,久未回国又适逢暑假,他主动让周佛海回国参加了“一大”。 中共一大之后,施存统继续在日本发展党员,吸收了1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浙江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王水湘教授认为,施存统在日本期间起到了“信使”作用。 施存统成了中日之间,共产主义信息的中转站。他帮助李达递信给学者堺利彦。堺利彦对马克思主义深有研究。 由于频繁地与日本共产党交往,施存统引起日本警视厅的注意。他曾在1921年5月的信中说,他几乎每天都受到日本警察的骚扰。那年12月,施存统被日本当局拘捕,关押了半个月后,1922年1月5日被驱逐出境。 王水湘说,被驱逐一事反映施存统是个很坚决的人,毫不畏惧,他当着日本警察的面说他今后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还要联系日本社会主义者,他说中国要赤化,日本早晚也要被赤化。 为爱更名 施存统回国后到了上海,接到的任务是重振青年团。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于中国共产党于1920年成立,由于成员成分复杂,加上负责人张太雷参加远东国际大会停留了较长时间,青年团的活动在1921年5月前后,陷入了停顿状态。 施存统接到重振青年团的任务后,指示各地团组织重新登记,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全国代表大会,他被推选担任团中央首任书记,其主持团中央工作时,奠定了青年团思想建设的基础。 1923年,因为患有神经衰弱症,施存统辞去团中央书记,到上海大学任教。他讲授《社会思想史》、《社会运动史》和《社会问题》。 1924年,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被通缉,离开学校,施存统继任系主任。 作为当时党内少数几个理论家,施存统带领学生创办工人夜校,在上海大学成立了第一所平民学校。 在上海大学,施存统的讲课受到学生的欢迎,也赢得了女学生钟复光的芳心,成为她最为敬重的老师。当时的施存统刚经历婚变,两人也由相识到相恋。 认识钟复光之后,施存统决定为了爱情,将名字改为“施复亮”。 当时,钟复光与他探讨“如何创造自己、如何有益社会”时,施存统专门雕刻了一枚“复光复亮”的图章,为了表达情意,他改名“施复亮”,并作了一首打油诗:“复光复亮,宗旨一样,携手并肩,还怕哪桩?” 1926年春天,两人结为夫妻,相伴终身,“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便是他们的儿子。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施复亮遭军阀孙传芳的通缉。 党组织安排施复亮奔赴广州。在广州施复亮先后在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