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1878—1965)号楚南,字任之。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1917年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曾参与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1945年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01年进入南洋公学的黄炎培受教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和蔡元培一样,黄颇具教育救国之志。1903年在浦东南汇新场镇演说抨击社会黑暗被捕险遭杀害而逃亡日本的黄悟出:“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 毅然投身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黄先后创办和主持川沙小学、开群女学、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等,尤其浦东中学办得十分成功,获“北南开,南浦东”美称,蒋介石送来长子蒋经国,看了儿子作文感觉该校教得不错,于是又送来次子蒋纬国入校学习。后任中共总书记的张闻天、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历史学家范文澜、罗尔纲、科学家钱昌照、王淦昌等诸多精英均出自浦东中学。 早在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刚一个月,黄就在同盟会上海分部负责人蔡元培的感召下入会。1906年6月,因《苏报》案入狱的章太炎出狱,蔡与黄前往迎接,又怕政府节外生枝,立即把章送往开往日本的轮船上。 同年9月,蔡元培要赴德国留学而去北京等候派遣,请黄接手自己同盟会上海分部负责人职务。黄接手后全力以赴。当时,各地同盟会员常来上海,或路过转赴各地。作为同盟会上海地区负责人,黄要送往迎来,安排食宿,传达任务,布置工作,都是在清廷统治下秘密进行。他晚年时还记得,曾接待廖仲凯从日本归来。1908年初,黄被人上告省里说在浦东中学“演说革命排满”,引证1903年新场镇案黄即有反清前科,江苏提学使毛庆藩欲治罪于黄。风声传出,社会人士后纷纷起来为这位每月只领40元大洋(当时中学校长月薪100元)的黄抱不平,上书反对。江苏教育会上书两江总督端方,口气强硬。端方和毛庆藩不想把事惹大,只撤销了黄炎培川沙厅视学一职,保留了浦东中学监督的职务。 武昌起义之前,上海和江苏的社会组织已成气候,逐渐形成了政治事务由张骞为首的江苏省咨议局和苏州江苏地方自治筹备处参与,教育文化事务由张骞为首的江苏教育总会主持,经济事务则由李钟珏为首的上海工巡捐局掌握的一派自治新局面。而黄炎培又分别是江苏省咨议局的常驻议员、自治筹备处参议、江苏教育会常任调查员、上海工巡捐局议董,交叉在政治、文教与经济三个领域的社会组织之间,均系核心成员,时年黄仅三十岁。几个组织的要人张骞、李钟珏、马相伯、赵凤昌和黄炎培等,尤其在南北议和过程中起到策划、组织和推动作用。据黄晚年回忆,在上海自然形成了几个据点:教育总会是一处,工巡捐局是一处,望平街时报馆楼上“息楼”是一处,赵凤昌的家“惜阴堂”又是一处。在这几处之间奔走联络的正是他们之中最为年轻的黄炎培。 为响应武昌起义,黄与张、李、赵与陈其美等商议策划上海起义。9月13日上海民军写商团巡警在闸北起义,14日攻下清军大本营所在地江南制造局。15日下午,江苏的苏、松、常、镇、太五属在设在上海的江苏省教育会召开会议拥护起义,推举黄等赴苏州动员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 程德全其时官声甚好。他很赏识黄,于是将黄留在都督府,协助自己。与有些地方杀满排满之风不同,程德全在江苏起事中坚持不杀伤一个满人的原则,都督府发出六言告示:“照得民兵起义,同胞万众一心。……旗满视同一体,大家共享太平”,很受百姓拥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