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人物 >

“黎氏八骏”之黎锦熙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人民政协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黎氏八骏”老大黎锦熙
    南岳衡山的支脉晓霞山有一石塘村,村里有一户姓黎的“书香门第”。到黎松安一代,有八个儿子,老大黎锦熙,老二黎锦晖,老三黎锦耀,老四黎锦纾,老五黎锦炯,老六黎锦明,老七黎锦光,老八黎锦扬。八兄弟都是近代颇有名气的人物,有“黎氏八骏”之称。黎松安辞官不做,着意用“新学”教育子女,特意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聘请了几位有秀才功名能掺用“新学”的教师,开设中西合璧课程。在讲授《四书》、《五经》的基础上,也讲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良好的家教,使黎氏兄弟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力。在事业的选择上,一旦经过深思熟虑而确定下来后,则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地奋斗下去,有一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黎氏兄弟接受新事物快,有着较新鲜活泼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五四”以来的文化科学界,都有他们作出的贡献。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号鹏庵。曾就读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南公报》总编辑、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纂员。发起成立国语研究会。辛亥革命后,黎锦熙主编《长沙日报》。史载,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民国元年,黎锦熙与张平子等创办《湖南公报》,任总编辑。次年,在省立师范任历史教员,与杨怀中、徐特立创办了“宏文图书编译社”,他还发起组织哲学研究小组,由留学英国的伦理教员杨怀中做指导,经常讨论一些哲学问题。学生中的毛泽东、陈昌、蔡和森亦经常来参加。黎锦熙与毛泽东的师生情谊因此而逐渐深厚。新中国成立后,黎锦熙到北京,毛泽东曾写给黎六封亲笔信。1915年,黎锦熙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处编审员,提倡白话文并推行注音字母。次年,他倡导组织了“中华国语研究会”,大力提倡“国语统一”(推行普通话),“言文一致”(普及白话文)。这年他还发起成立了“国语研究会”。后来,他又认为汉字是一种不适用的符号,改用拼音才是治本的办法,于是开始创拟和推广“国语罗马字”,研制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草拟汉语拼音字母——“双拼制”(草案)。1918年以后,以鲁迅为首的新文学作家,创作了一大批反封建的白话文学作品,封建卫道士们在惊恐中却说白话文学作品虽有“文学”,却无“文法”,有“文”无“法”终是无以“文”。1920年,黎锦熙在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首创讲授“国文文法”。用大量例证阐明白话文不仅有“法”,而且其“法”缜密,足以指导“文”。并于1924年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提示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
    1920年,黎锦熙和“国语研究会”同人共同努力,促成教育部下令全国废除小学“读经”,并以语体文取代文言文,实行了言文一致。1925年,教育部再次议决小学读《孝经》。黎锦熙无比激愤,当即公开上书教育部总长反对“读经”,同年黎锦熙更以惊人的气魄发动东南半壁(浙、皖、苏三省)的“焚烧小学文言文教科书运动”,以坚持“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传统,捍卫新文化的成果。1926年,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在北京召开,黎锦熙发表了《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的长篇讲演。他与赵元任、钱玄同等人始定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1935年,黎锦熙设计的注音汉字铜模由中华书局制成,以供印刷小学课本及民众读物所用,实现了他提出的“先读书,后识字;忘其字,写其音”的主张。1932年,他和另外14人组成“汉字简体委员会”,1935年,300多个简化汉字问世。黎锦熙曾在1918年呈请教育部公布39个注音字母作为汉字六音拼读之用。是年他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此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国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
    黎锦熙于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最负盛名,为中国第一部白话语法著作。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鸣钟之一,对中国语法学界影响很大,是我国第一部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有深远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山之作。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现代汉语规范化,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最后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筚路蓝缕之功。此书刚一出版,即轰动全国,大中小学无不争先恐后采用,先后印行25版,打破了中国出版史的记录。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波及海外,在日本亦有名之曰《黎氏支那语文法》的译本。此后黎锦熙与同人拟订中语罗马字,定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又修订注音字母。1934年,黎锦熙出版《国语运动史纲》,总结近现代以来的国语运动,阐明有关理论、方法,是为国语运动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黎锦熙还曾参与《中国大辞典》编纂工作。先后出版《佩文新韵》(与白涤合编)、《中华新韵》(与魏建功等合编)、《国语辞典》及《汉语辞典》等多种辞书。他在1926年受中华教育改进社嘱托,创编了中英文对照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采用“图解法”讲解汉语语法的专著十分富有特色和创造性。该书作为中国教育展品之一,送往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黎锦熙所著的《国语文法例题详解》一书,曾对著名女作家冰心的早期散文《笑》做了清晰的图解。冰心在1979年3月8日所写的题为《追念黎锦熙教授》一文中说道:“我对于语言学和汉语文法等,从来没有研究过……没想到五十三年前,黎锦熙老教授对于一个青年人的一篇不成熟的短文,竟下了这么大的工夫,这使我感激而又惭愧!”黎锦熙的语法图解,对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的学术研究亦有所裨益。1944年,黎锦熙与许德珩等共同发起组织民主科学社(后改称九三学社),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新中国。他不愧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先锋,一直高擎着开拓新文化的大旗。
    1949年2月,毛泽东指定黎锦熙、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七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前身),黎锦熙任常务理事会副主席、汉字整理委员会主任。同年6月17日,毛泽东亲临北师大探望并宴请黎锦熙及其他教师。此后黎锦熙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等职。为全国政协一、三、五届委员,全国人大一、二、三届代表。并继续从事语言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出版《国语新文字论》、《词类大系》、《汉语语法教材》(与刘世儒合著)等书。
    黎锦熙从事教育工作60年,大批学生在其培养指导下成名成家,如白涤洲、舒舍予、孙楷第、廖舒东、徐世荣、张寿康等诸多语言学家和作家,被语言学界称为“黎派”。更值得一提的是,黎锦熙对台湾同胞的国语教育亦十分关注并作出了贡献。他认为台湾方言最复杂,所以最需要标准语。台湾有五十年“假名”(日本拼音字母)教育,以注音符号代假名,容易接受。他认为台湾的国语办好了,不但可以迅速扫荡日本的五十年文化侵略,而且可以为闽粤苏浙等省做模范。为此,他于1944年倡导创办了国语专修科,并于台湾光复后,动员他的100多个弟子先后奔赴台湾,成了推行国语的骨干。黎锦熙桃李满天下,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国语言学泰斗。日中教育恳谈会副会长伊地智善继先生于1986年夏来京参加“首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时曾说:“与会者中有80%是吃过黎锦熙先生‘奶’的。”他一生服膺勤、恒二字,坚持写日记70多年,常言:“任重能背,道远不退;快快儿地慢慢走,不睡。”黎锦熙生活简朴,自奉节俭,甘于淡泊,不慕荣利。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和导师。他在语言学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贡献,在七十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中,他进行了广而深的学术探讨。他在语言、文字、训诂、语法、修辞、文学、史地、教育、哲学、佛学和目录等学科,都有着丰富的著述,成为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并在文字改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辞典编纂三个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语言教育方面,如创立现代语文教学新体系,大力从事语文教材改革和建设,改革语文课程讲读教学方法,改革作文教学法,开创语法教学法等等,均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之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