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3月28日报道,“上万名应届生放弃高考”。消息在报纸上的位置很不显眼。我在《重庆晚报》数字报上睁大眼睛看,都差点找不到。但网站上这条消息很醒目,看来,高中生放弃高考,确实引人关注。 新闻提供了一些材料,谈及弃考原因,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表示原因复杂,包括迫于无奈外出打工、就业形势严峻,还有学校为提高升学率统计数据而劝学生弃考的情况。“放弃高考的考生多是农村考生。”当然多是农村学生。可以设想的是,如果经济条件好一些,又何必选择临考而去?不能指责家长或者学生的短视。以我所知的情况,现在在一些农村,上高中就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学生是初中毕业就放弃了升学。既然要上高中,多少就是家里有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想法,多少就是有长远目光,觉得应该多读些书。 新闻中还有一个数据,“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又有报道称,今年重庆市报考人数为19.6万人,可见三年前高中入学为21.6万人。高考报考人数中,应该有一部分是复读学生,这部分未见统计。我知道现在很多地方设有复读学校,有的县市不止一所,规模都不小。所以,从高中入学到参加高考,有多少学生“中止程序”,仍然是未知数,反正比2万人多得多。 是不是“读书无用论”呢?也不能这么肯定,虽然网络转载时大多注明“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可能认为“读书无用”的情况也有,大学毕业不好找工作,“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未必不是一种考虑,但是,还是应该多从经济承受能力上来找原因。 单纯讲读书和就业,没有人会认为“读书无用”。大学水平下降,毕业难找工作,毕竟还是要读,如果不读,孩子的前途就会受到限制,读专科总比高中毕业好。所谓“读书无用”,除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头,我看是不存在的。那是什么情况呢,读书越多越成为倒霉的理由。以前搞科举,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得中功名,读得“郎不郎,秀不秀”的人很多,也没有弄出“读书无用论”啊。 但毕业不好找工作,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学费的考虑变得更加现实。我没有公式来换算读专科和不考学之间的关系,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肯定存在做出选择的不同临界数值。专科学历的前景与付出的费用之间的关系,会被人进行并非精确的核算,是否值得付费的结论将由此得出。 国家或者社会是否希望能够拥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呢?按说应该是。无论如何,有更多的公民受到高等教育,总是一件好事,我们比较各国的人力资源也好,教育水平也好,国民素质也好,都要比较到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人们通过这些数字来解读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应该说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件对国家和社会有利的事情。 于是,“迫于无奈中止学业”以及所谓“读书无用论”,都转变为国家需要有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和家长或学生不能或不愿接受高等教育的矛盾。不能,是经济条件上明显不具备;不愿,是经济条件与学业前景之间换算,不愿意为此付费。其实,不愿其实也是不能,拼力而为,学费可能也拿得出,但这个数字相对于其生活而言,一定是很大的数字。 这样,高中生流失及临阵弃考的问题,其实只剩下两种原因,一种是部分人真实地不想升学,一种是部分人不接受现有费用水平上的教育。“读书无用论”,虽然指向了就业形势这个客观现实,终究认为是公民的教育观念问题,但我想,这是不真实的,而不确定的前景与巨大的费用使那些比较穷的人用脚投票。“读书无用论”,未必有。 (刘洪波 知名杂文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