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失败的大学教育导致惨淡的就业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敏思博客 作者:HENG 佚名 参加讨论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前所未有的增加了“为大学生找工作”的具体措施,让人不得不为09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捏一把汗。当小宝站在北航的图书馆里说‘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明眼人心里敞亮敞亮的:明年毕业的这帮孩子们惨了。因为在中国,根据历史经验,当政府公开要把某项工作作为当务之急时,那一定是这项工作已经危及到统治根基了。换言之,一定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电视上经常在播类似‘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何大学生就业难’的专题头脑风暴。嘉宾们绞尽脑汁,仁智各见。在我所见,除了‘新东方之叔’余小平说的比较到位之外,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们给出的意见大都是隔靴挠痒,于事无益。就业成为社会问题,显然非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社会需求减少诚然是一个导线,但问题的源头始终是在大学教育。开门见山,‘抛砖引砖’:
    1)中国失败的大学教育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发展上,中国的大学教育如果不是最,至少是比较失败的平台。除了体制内的教育既得利益者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反对:我们培养调教出来的学生和社会需求格格不入,不能兼容。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由国家统分以及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导致还不足以暴露这个问题。但是,当经济转型后期以及成熟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后,这个问题就不断凸显,并在经济危机下得到放大,终于蜕变成一个政府‘要放在第一位’的工作。
    2)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
    A: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合格的政治公民:政治独立、思想自由、人格自尊。
    中国文化糟粕中有一个是显而易见的:对所谓权威和威权充满了敬畏,缺乏独创和质疑精神。与官方语言或者主旋律稍有背离,要么被人斥为离经叛道,要么被视为哗众取宠。作为高等教育普及者,大学教育理所当然需要承担威权和克里斯玛型领袖的去魅化过程。
    丘吉尔有句名言:“20岁时不是自由主义者的人无心,30岁时不是保守主义者的人无能”。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自由、民主、平等的普世价值;需要让学生明白:人人生而是平等的;自由是这个世上最宝贵的权利,是上天赋予他的不可剥夺的资源,是每个人都应该而且能享受到的最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若没有这些素质,就不是一个现代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公民,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个世上没有什么特权阶层,没有什么特权人,你可以欣赏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但绝不是毫无信念的顶礼膜拜。倘若那天,我们的大学生都能变成类似“北航史上最牛女学生”的人,不再把某一个人,某一个团体当成某种权威和真理,不再因为和某个所谓要人握过一次手就激动的几天吃不下饭,那就表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真正的大学生形成了。
    现在的大学教育太多的搀杂了懒婆娘缠脚带式的八股文,太多的设置了一些条条框框,太多的束缚了学生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形成,太多了强调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限制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公民的形成,扩张了集权文化的糟粕,取消了独立个性的发展。其结果是:要么是芙蓉姐姐后现代主义人格和风格,要么是沉浸在日韩剧的煽情气氛中不能自拔,要么是杨丽娟追星追到倾家荡产,要么是奴性十足的卑微心理。在自尊和自负、自信和自弃中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平衡点。
    貌似独立的人格和就业毫不相关,其实这是就业的基础和根本。人格独立,意味着人的全方位独立,是走向社会舞台的基本的个人素质。唯此,独立的社会人形成了,才能更游刃有余的在社会舞台上翩翩起舞。
    B: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思考能力;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岗,本应是上岗前的职业发展培训和职业规划形成的最后一站。但是很可惜,绝大多数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对此毫无概念。去大学招聘的人经常会遇到学生问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而现在的大学教育非但没能填补这一鸿沟,却在不断拉大。
    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不外乎:大学教育内容与职业培训格格不入;大学教育思路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大学教育文化和个人职业发展丝毫不兼容。星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金龙在做客《BOSSTOWN》时,讲述其当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时的一段可能会让中国教育界感到不可思议的轶事:导师告诉他:一句英文听不懂,照样可以顺利毕业。哥伦比亚法学院并不是教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应用,而是用法律的思维和逻辑来思考分析问题。
    因此,大学教育应当是授人以渔。但纵观当今中国大学教育,即使连授人以鱼都谈不上,也就难怪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初涉社会时,显得相当的稚嫩和粗糙。
    C:大学需要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
    良好的心理学教育是每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的教育内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下的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和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影响其一生的问题,若大学时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影响其日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
    07年国庆,我的母校曾经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跳楼自杀,原因是抑郁症。学术上的天才却躲不过心理抑郁承受的极限。我个人有个自以为是的观点:任何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有心理疾病,就好像心理的正负两个方面:当正的方面,即积极的正面的心态大过负的心理阴影时,就表现为一个正常人。反之则表现为或重或轻的精神疾病。
    3)现在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而是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问题。
    不把上述三个问题解决,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方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缓解。相反,如果能培养大学生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设想,稳定的心理素质,何愁就业呢?从根本上说,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是在担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大学生毕业以后,如何去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这才是矛盾的源头所在。
    上述三个方面,不单单是为解决就业问题而言。对于大学教育,除了培养能就业的职业人之外,更大意义上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和公民。因此,推而广之,绝非只为就业。
    刚在前一篇BLOG表达过类似意思:中国议员们的提案水平直逼小学三年级以下作文水平,昨天又看到人大代表(原某直辖市人大主任)极其配合的和我遥相呼应:大学恢复五年制教育,可暂时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更有人声嘶力竭堪比芙蓉姐姐那深情惊鸿一呼‘刘翔,偶的郎’一样的疾呼:仿照博士后,设置‘学士后、硕士后’,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
    有人在我那篇BLOG留言说,最可怕的是说了不做。我以为:就这帮议员的提案,说了就做,那才是真正可怕。不过幸亏人民政府一贯是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进谏,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之余暗自祷告‘幸莫大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