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以后,学生除温习既往所学的课程外,应集中两三年的时间专心致力于练习作文,为今后参加科举考试作好准备。作文之法,除以韩愈的文章为范式外,还可选读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柳宗元、苏轼等人的文章、同时参看《史记》、《汉书》等。“若未忘场屋,欲学策,以我平日得于《四书》者为本,更守平日所学文法,更略看汉、唐策,陆宣公奏议,朱子封事书疏,宋名臣奏议,范文正公、王临川、苏东坡万言书、策略、策别等,学陈利害则得矣。……欲学经义,亦仿《或问》文体,用朱子《贡举私议》中作文法为骨子。方今科制明经,以一家之说为主,兼用古注疏,乃是用朱子《贡举私议》之说。”这样,“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可作?”程端礼规定学生读经、作文的日程安排是:“读看近经问文字九日,作一日;读看近经义文字九日,作一日;读看古赋九日,作一日;读看制诰表章九日,作一日;读看策九日,作一日;作他文皆然。”将读书和作文密切结合在一起,从所阅读的儒家经典和先贤们的文章中学习、领悟、掌握各种文体写作的规范、要领、要求、方法和技巧。程端礼还强调:“文体既熟,旋增作文日数,大抵作文办料识格,在于平日。及作文之日,得题即放胆,立定主意,便布置间架,以平日所见,一笔扫就,却旋改可也。如此则笔力不馁。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其裨将,字则其兵卒,事料则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如通篇主意间架未定,临时逐旋摹拟,用尽心力,不成文矣。”程端礼在这里提出作文当以立“意”为主,将“意”作为文章的主脑、统帅和灵魂,而事料、字句和篇章结构等,均应服从并服务于“意”。他所提出的“意”,相当于我们在写作学、文艺学中“主题”、“主旨”的概念。这一见解是完全正确的。程端礼认为,按照这样的学习程序,到了二十二三岁,至迟二十四五岁,就可去应科举考试了。如果“失时失序”,只要通过补课,再增加两三年的时间,到三十岁以前,也可以完成学业,掌握作文要领,参加科举应试。 在第二卷的末尾,还附有批点《四书》句读例和批点韩文凡例,以及读经、看史、看文、读作举业、小学习字演文五种表格,注明每日功课的纲要。 《日程》的主要内容在第一、二卷,第三卷是附录。它抄录了王柏辑《正始之音》,以明辨音、义的方法;抄录了朱熹的《学校贡举私议》和《调息箴》二文,宣扬了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卷末是一篇作者自撰的 《集庆路江东书院讲义》,对朱熹提出的读书六法作了全面、充分的肯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