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人才培养应对接城市发展战略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胡寿根
    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从2003年开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继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近期,上海高校正在进行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这是上海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之后,提升高等教育内涵的一大举措。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发展,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上海高校正在进行发展定位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这是上海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之后,提升高等教育内涵的一大举措,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更有促进意义。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3%,已经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从2003年开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继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10年前后,会有更多的经济发达省份或城市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发展,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强化不可替代性  形成核心竞争力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的优质、公平、多样、个性已成为主导需求。上海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建本科院校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以来,上海新建本科院校10所,占上海本科院校总数的30%。2007年,上海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约为48.5万,而新建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民办院校的在校学生数占其中的40%,承担了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第一届、第二届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它们的教学质量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建本科院校要提升教育质量,定位是关键。只有理性选择发展定位,才能创出特色,创出品牌。上海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由高职高专类院校经过资源重组升格而成的,大多数与行业和地方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与优势,密切跟踪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人才培养对接城市发展战略。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元化与多样化,在过半比例的适龄青年都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克服自我循环的封闭式思维,深入研究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四个中心”建设对人才和智力贡献的需求,主动贴近产业调整升级、企业行业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惟其如此,新建本科院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找准优势,强化不可替代性,形成核心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
    不跟风不左顾右盼  不盲从不贪大求全
    上海正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这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眼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布局同质化竞争还时有发生,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增长比例过快,而社会急需的数控机床、新能源、环保、物流等专业尚未形成足够规模。另据人才结构分析,上海高端白领岗位的人才比较充裕,而属于一线技术应用型的灰领层次的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技师和技师岗位严重不足——目前的技师拥有量占需求量的1.9%,高级技师仅占0.52%,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人才结构矛盾还将继续加大。
    这就需要高校在理顺学科关系、谋划学科布局上下功夫。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发挥优势与特色,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切实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掌握更强的技术能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说,学科建设集师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学位建设于一体。与传统本科相比,新建本科院校以教学型为主的学科专业建设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建设侧重点的选择上,学科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不跟风,不盲从,不左顾右盼,不贪大求全,按照“扶需、扶特、扶强”原则突出重点优势学科,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专业建设与上海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相协调,不断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学科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决定的,应该体现很强的市场和职业导向。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集知识、技能和社会责任于一体,成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知识是对学识认知的要求,技能是对解决现场问题的要求,社会责任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还必须打造一支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素质高、技能强、有活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科专业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以高校定位规划与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为发展新机遇,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发挥优势与特色,切实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服务上海经济社会,以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方阵中追求自己的卓越。
    (作者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