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贵州黄平县有不少中小学生在公路沿线行走时遇见车辆,都要停下脚步敬礼。当地教育部门称,这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会向过路车辆敬礼,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事件报道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新浪网一项120592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有八成网民表示反对此规定。近日,黄平教育局局长李晓应再次回应,称该做法将会继续坚持下去,只针对农村公路沿线的学校,而城镇学生无需“敬礼”。 “见车敬礼”,这应该是黄平县教育部门的一大“创造发明”,而且还美其名曰是为了表示对驾驶员的尊敬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虽然这个“惊天创举”在4年间降低了学生交通安全事故,也没有引起当地人的反感,但这并不能说明“见车敬礼”就是合理的。 首先,敬礼是一种崇高的礼节,是在强大的内心力量驱使下的一种主动表达的行为,是施礼者情感的表现。但在“见车敬礼”中的“礼”则更多出自教育局的规定,而非中小学生内心对驾驶员的尊敬。再者,“见车敬礼”表示学生尊重驾驶员,可是学生又得到了驾驶员的尊重吗?单方面的尊重不是尊重,反而,在“见车敬礼”的背后,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教育部门凭借一纸行政命令来强力施加给学生的奴性教育,这无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其次,“见车敬礼”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那也是本末倒置。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国外的道路上同等条件下,车辆遇到行人的时候,司机都要停车给行人让路;而在黄平县,中小学生却要敬礼向司机让路。黄平县放着教育司机提高文明素质的责任不顾,而把加强交通安全的主要措施寄托在学生的“敬礼”上,以安全的名义让学生“见车敬礼”,荒唐! 进一步设想一下,学生上学“见车敬礼”,如果车辆川流不息,那学生站在路上敬礼就不用上学了,大概是看到其中的个中原因,黄平县教育局领导又宣称,城镇学生无需“敬礼”,然而,农村学生就该接着“敬礼”吗?如果农村学生只有“敬礼”才安全,那这是哪门子的安全观? 要保证学生安全,这没错,替换“见车敬礼”,方式也很多。比如,可以尝试要求学生在遇到车辆时静止站立,可以让中小学生排队走,学校还可以给中小学生发黄帽子,加强安全教育活动。如此众多的安全方式,何必非得强迫学生“见车敬礼”呢?(邓仲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