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能力,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却是较差的中学生来说,这样一条消息或许是条好消息。近日,教育部透露,今后,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目前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高校也已增加到了68所(详见10月8日《北京晨报》)。 在高招历史上,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令人痛心的事例,比如山东的“发明冠军”潘立群。他就被国内大学拒斥门外。而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之后,像潘立群这样的个案就将成为历史。因为自主招生的初衷是,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由高校自选所需人才;对高考的改革做一点推进或者探索;引导中学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健康发展。 然而,看似好事的事情却不见得就真是好事。现实中,自主招生则可能陷入更多的泥淖中。比如,自主招生过程的公开性,如何定义高校所需人才,在自主招生的权力上到底应该放多大权,如何防止自主招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谋私利的手段等等。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31个省、区、市3578人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要透明化。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呼声自主招生要透明化呢?因为高校自主招生从一开始就让人们看到了不好的一面,自主招生往往和“走后门”、“托关系”、“暗箱操作”划上了等号。 上述调查的结果同时还显示,让人们产生对自主招生的这些联想,76。6%的人认为,原因在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不透明;68。6%的人认为原因是存在权势者的“暗箱操作”;66。1%的人认为原因是自主招生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事实上,我们确实也是看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体育明星可以自由自在地“进出”名校大门,进入名校读书还不“好好读”。这个比赛,那个比赛;这个活动,那个活动,他们是要一如既往的参加,但是,课程却是得让老师给他们留着,到时补上。更让人失望的是,有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让其子女混入高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于此,要让高校自主招生真正达成初衷,唯有让自主招生的过程透明化,公众可以对全程进行了解,掌握;加大对投机者的打击力度,让利用自主招生谋一己之私利的成本提高,阻遏不法分子浑水摸鱼。同时,让真正的人才在一年又一年的高招中得以顺利进入高校深造。两相结合,双方面突破取得进展,才能进而消除公众产生对主招生不利的联想。也让自主招生光明正大!(肖隆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