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某报登了这么篇调查文章,称“全国57.6%的大学生打算毕业5年内买房。60.2%的大学生希望只靠自己的收入买房。至于第一套房的面积,22.2%的大学生选择51至70平方米,29.4%选择71至90平方米,37.0%有承受更大面积的信心”。 和曾经疯传的“过半留京毕业生一离校就买房”一样,“全国57.6%的大学生打算毕业5年内买房”也在跳着脚暗示刚性需求的“天量”。以今年应届毕业生559万人计算,这得需要多少套房? 不过,在认定中国楼市每年光啃毕业生这张大饼就撑得打嗝之前,咱们必须得先认定,这张大饼是不是一张画饼?只有认定这个,咱们才能去讨论这张大饼有多少斤——比如“打算选择多少平方米”。 先来看英才网本月发布的数据: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今年的应届生普遍下调了薪酬预期。调查显示,超80%的应届生期望薪酬比2000元还要低,指望拿到3500元以上的人仅占3.6%而已。而据“毕业5年内买房”一文所言,“55.6%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去直辖市或省会落脚”,这些地方的房价普遍逾万元/平方米。假如一个毕业生第一年税后月薪2000元,每年加薪10%,打算买套总价70万元的70平方米的房子。那么这5年他不吃不喝不租房不穿衣不出行,统共才有不到14.7万元在手里,离21万元首付还有不小距离。 我们真正看到的,是愈演愈普遍的合租房、群租房——在为左邻右舍厌恶、为小区物业驱逐的群租房里,一个人的刚性需求可能会被硬邦邦的房价压缩到四五个平方米。虽然“毕业5年内买房”一文告诉我们,60.2%的大学生希望只靠自己的收入买房,但很显然,真能实现的多半是毕业5年内由父母出资买房。 为孩子,父母愿意掏出家当,但真要买总有些条件要讲:第一,房价虽高,但家里拿出积蓄、再加上这几年财产性收入的入账(如股票收益)还算能把首付垫上;第二,房价不断上扬,租房不如买房,房子买到手里随时会涨。两年前情况的确是这样,但现在还是不是? 央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三季度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满意指数和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双双降至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居民对未来增收没有足够信心。而未来3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占比13.3%,创十年来最低水平,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一级城市,这个数据均不足10%。可以看到,如果家庭资金链不能由吃紧到富余,如果房价没有明显上升(在交易量回暖基础上)或实际性下降,不但对房子的投资需求会离场,再刚性的需求也只能缓慢释放。至于近六成大学生打算毕业5年内买房这样的重大利好,就只能当做笑话讲讲。(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