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是今年教师节的主题。不同往昔,从这个主题里我们感受的不是欢快之情,而是凝重之感。 这种不同,来自于那些在地震中给了我们强烈心灵震撼的教师:谭千秋、严蓉、张米亚、吴忠红、汤宏……危难关头,是他们以血肉之躯肩起学生生命之门,这些名字应该被我们永久铭记。山崩地裂之时,有什么比生死关头的本能反应更加真实?坚守讲台之上,有什么比学生信赖的眼神更加纯澈?千恩万谢之下,有什么比“老师”这个朴素的称呼更加神圣? 当然,教师节里,所有在地震中遇难的老师,都应被有尊严的缅怀。比如,北川中学美丽的女老师王小兰。这位80后女孩和所有小姑娘一样,“爱漂亮,爱浪漫”。5月12日那天,她在办公室加班时遇难。遗体被发现时,她双臂保持着伏案姿势,手边还有张残缺的试卷。 悲痛之余,我们也有幸看到大灾难中,人性之花绽放在平常人中间。比如东汽中学的罗晓明老师,本来已逃离险境,为了困在教室的学生他又折身回去搭救,16名学生因之得救,而他却不幸罹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都是和你我一样的小人物。平凡孕育伟大,平凡带来感动。 平凡之人的平常之举,却包蕴了巨大的人性的力量,又因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使这股力量无限放大,充盈天地充满人心。当13亿的中国人举国默哀之时,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从权威崇拜到更加尊重个体生命的转变过程。通过那一刻,中国精神在三分钟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凝聚仪式。 这种国家行为,重申了全民族在灾难中的共同情感。国家保护了公民生命的基本尊严,肯定了公民爱的权利。而“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的教师节主题,也是国家行为的一种延续。家长会着以各种方式向教师表示谢意,但这只是个体对个体的致谢。 教师担负了育人之职,掌握了未来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发展方向,关乎国家教育、文化、科技的进步、发展。其群体权益必须得到制度性保障。国家必须通过制度智慧,向教师致谢、致敬。而凝聚生命尊严主题的这个教师节,无疑是一个不二契机。 在四川灾区什邡、绵竹等地的一些中小学,学校大半学生是留守儿童,老师工资微薄。而即使东部沿海,教师群体利益也不容乐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要求:要切实为教师和教育做点事,力争在两年内解决全省代课教师问题。震灾中遇难的老师,或许也有代课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对遇难者的告慰和缅怀。 这个教师节,代课教师问题理应得到足够重视。代课教师目前多达45万,他们默默承受了多年的微薄待遇,还要面对“清退”的问题。纵观全国,教师群体的权益受损问题,原因或不相同,比如城乡差距、经济水平等等。但若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都将影响基础教育和社会和谐。所以,我们不妨以教师节为契机,着手改变。比如在代课教师问题上,吸取解决民办教师出现遗留问题的教训,充分考虑农村基础教育的需要,从管理制度设计上进行妥善安排。 教师权益要切实得到保障,必须从建立教师工资福利保障长效机制,财政单列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等处破题。这些尚需时日,但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可以对财政支出用于教育领域的比例,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开始。(作者:李晓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