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熊丙奇 教育部日前向全国的中小学校发文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收看将于今天央视经济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 据介绍,《开学第一课》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 汶川大地震之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让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可以视为推进生命教育的一种积极尝试。但必须意识到,让学生收看一次节目,无论这一节目有多么精彩,其所能起到的教育效果都十分有限。事实上,电视、报纸、网络,在震后长达一个月时间里进行的有关报道,也是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远非一堂课就能涵盖,也不能仅仅通过“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所替代,生命教育应该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笔者认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生命意识的树立。让学生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尊重人性,这要求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改革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教育管理方式,如圈养教育。同时,“清理”现有教育内容中与生命教育相抵触的内容。在每个教师的意识里,在不同学科的教育内容中,都尊重生命与人性,这种教育环境,更能让学生形成生命意识。 二是生存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园的孩子,赤膊站在雪地里,经受挨冻训练;让小学生,背负重物,在野外徒步行走;让中学生,带很少的食物,进入原始森林,考验生存能力……以上这些教育内容,频频出现在国外中小学生的教育中,而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却很少见。这种生存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教育,教育学生能面对各种艰苦的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摆脱“养尊处优”,同时学会自强、自立。 三是应急避险技能的训练。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个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的安县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他当校长后每学期都组织紧急疏散演习。尽管有反对意见,但他始终坚持,学生老师终于习惯,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这次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房。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都有序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真正的应急避险技能训练,当学叶志平校长,时刻把灾难想在心中,想到就会发生在眼前,这样才不会把训练当形式,走过场。 《开学第一课》,只是生命教育的开始。在学校教育中,要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设计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推进生命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