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启幕的北京奥运会,激起了人们对体育运动前所未有的向往。而记者前些时在苏北一些学校采访时发现,这些学校有两张课表,一张贴墙上,应付检查;另一张课表则藏在孩子的文具盒里,那上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往往被“语数外”占用了。 恶果:高中生征兵体检63.7%不合格 “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但在基层学校难以保证。两张课程表的“帽子戏法”,把体育课变少了、变没了——很多学校对体育课“排而不上”,班主任常利用这节课开班会,一些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用来补课。一些地方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不开音、体、美课目。 由于体育锻炼不足,青少年身体素质大大下降,“只长块头不长肌肉”,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肺活量、柔韧性、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在近两年的征兵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 “两张课表”现象,暴露出的体育教育问题为各级人大代表连续多年关注。省人大代表、沛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韩英灵,在今年的省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建议,已被作为省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督办建议。 原因:高考指挥棒形成强大压力 记者采访发现,一般学校和教师没人不知道“学生体质”的重要,但教育的现实压力却让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课程落不到实处。 过重的课业负担,吞噬着孩子的两个宝贵时间段,一是体育锻炼,二是睡眠。小学生睡不到10小时、中学生睡不到8小时是常事。一位农村小学的学生告诉记者,课程表上的课外活动,80%的人都留在教室里写作业,就是这样,晚上回家还要写到10点钟,“体育课在墙上贴着,但从来不上,我们的时间都交给了语数外。” 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铸就的传统观念,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省体育局副巡视员戴伟告诉记者,一方面不少学校、家长、老师轻视体育课,另一方面,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就业难问题。 体育师资成问题。徐州市是江苏省体育教育的先进市,一个铜山县就提供了全省体育本科生源的10%以上。但是,对照“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强国说,多数县区还是不能按照编制标准为学校配备艺体类教师。徐州市目前语数外教师编制缺口在1000人左右,所以,一有编制,都是优先投入到语数外,体育教师编制指标被挪用是常事。 对策:“大学新生体质排行榜”向社会公布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国家和省里非常重视。2006到2007两年,省级财政直接投入1.45亿元,为经济欠发达的45个县市的1240所农村初中、3650所农村小学配备体育器材。为给学校开展体育活动解决后顾之忧,在《江苏省中小学生校内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的推动下,省财政从2007年起,每年拨款3000万元为中小学购买校方责任险。 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向记者透露:提倡用大学新生体质“排行榜”取代高考状元榜。省教育厅打算每年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大学一年级新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排名。以前这项排名只在教育系统内部交流。部分市县还将参照这个做法,对高中一年级新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反馈给生源输送地初中,促进当地学校重视体育工作。 “给学生体育时间”不仅是宏观上的战略考虑,也源自我们的天性。记者暑假前在铜山县柳新小学看到,孩子们在几十种体育活动中爆发出阵阵笑声和喝彩,喧腾的空气中飘溢着令人喜悦的孩子们的汗味。从一年级的小男孩,到六年级的大女孩,个个能玩转5元钱一个的呼啦圈。省体育局副巡视员戴伟说,一看就知道这个学校平时有充足的锻炼时间。 柳新小学是一个没有塑胶跑道的农村小学,却在同样的压力和有限的环境下,保证了孩子们“每天锻炼一小时”——也许,更多的学校,没有理由再把一切原因都简单地归之于应试教育和高考压力。 (作者:王晓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