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考试不应成为解题技巧大比拼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蒋敏然
    中考、高考录取已近尾声,高分段考生人数比往年又有增加。据我的分析,分数“上涨”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三点:
    一、近年来,中考、高考中的自主考试、推优生、直推生制度使一些学生不需通过残酷的考试竞争便能轻松过关,只要面试就可进入名牌高中、大学。上海的一些著名高中以及复旦、交大等高校录取中,这类学生占了一定比例。名额的有限性导致名牌中学、大学以通过中考、高考分数排名的招生相对减少,录取分数自然会有提高。
    二、利益驱动下的补课风提高了学生的高分率。社会对教育产业化的不懈推动加剧了家长对高分的追求,学生的无奈跟风又助长了补课风气步步升级。一些初三、高三学生花在补课上的时间和精力几乎超过了正常的“五天工作制”。押题、超常规的大面积训练加上课外恶补,导致两眼只看教辅书的学生数量上升迅速。一些教师参与课外补习,使原先有序的教学秩序发生畸形突变,对分数的追求代替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
    三、一些企业在招工、聘用时对名牌学校毕业生特别青睐,如此潜规则使全社会似乎形成一种共识:高分就是一切。整个社会对于数理化知识竞赛获奖者和高分段学生的物质、精神褒奖可谓年年更上一层。
    今年学校录取工作尚未结束,但学生和家长中的恐慌情绪却在不断蔓延。学生考高分本来是一件好事,为何会带来那么多的恐惧?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不少家长和考生查到分数时是惊喜,知道控分线时开始忐忑,而如今看到又高出一大截的实际分数线,情绪更是低落。”
    中考、高考如此竞争,学生果真学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了吗?现在的学生果真比以往的学生素质更全面、更优秀吗?回答未必是肯定。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发现,即使是一些推优生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这“错”并不在学生,也不在家长和老师,而是我们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不够全面,对素质教育的落实还不够到位。
    事实上,教育从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强调了学生全面素质和国家需要、独立个性培养之间的关系。而当前的一些考试似乎更像是在让学生比拼解题的技巧和能力,完成智育中极小部分的任务。一些试题求变求新、注重结果,平均分不断提高,对出题教师的评价也更多地看他们题目的得分情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局面缘自近年来全社会的普遍浮躁和急功近利。重结果而不看过程,必然引发“重分数不重思考、重荣誉不重责任、重结论不重创造、重名校不重专业”的四重四不重。为了获得“四重”,一些学生无暇培养自己的思想品格,无力塑造理想的全面素质,无心锻炼坚强的意志,也无能力顾及社会责任。一心只求进名牌,目的仅为好工作。
    素质教育是我国的教育理想,是大众教育的发端,也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的基础。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对社会未来的寄托。我们愿素质教育不是点缀,不要离教育本身太远;愿家长和孩子不再为中考、高考忧心忡忡;愿中国的学生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作者为上海交大附中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