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大学语文鸡肋化趋严重 语文贫血背后是精神贫血(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新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炫目的舞台上,3位中国台湾女孩唱着人们耳熟能详的金曲。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有句歌词一再重复:“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
    可是,就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试着聆听,中国的年轻人却未必能够好好说话。
    “大学语文”——高等学府专教母语的课程。今年是这门课程重新回到大学校园的30周年。
    翻开中文教育研究刊物,危机、边缘、拯救、悲哀、失落、失宠,这些“好尴尬”的字眼,统统说的是“好优美的中国话”。
    一张请假条难倒逃课生
    在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近日举办的“母语高等教育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记者随意询问来自各地高校的几位教师代表:青年人的汉语水平,真的在下降吗?
    这立即成了一道热烈的抢答题。
    虽然首先强调了“总体情况是好的”,但随后听到的都是让人灰心的例子。
    “我们的学生天天在电脑前,母语能力弱化非常明显。”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师尹凤芝很着急。
    对于沈阳农业大学的于永凤副教授来说,有种尴尬无法避免。“行政管理干部经常来问我,你是怎么教语文的?学生连个通知都写不好。”
    上个学期,山东工商学院讲师曲琨教的是应用写作课,可她惊讶地发现,很多因故缺课的学生“连请假条都能写成不及格”。
    一个学生连续交了5次公文报告的作业都没过关,问曲老师:“我抄了国务院的公文给你,你都不给我合格。”老师的理由是——你的材料根本不能支持你的观点。
    母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山西的《语文报》,是一份30年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纸。2008年,报社招聘新员工,40多位报名者大都具有文科研究生学历,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
    报社的考题一部分涉及语文基础知识,一部分考查写作能力。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强调:“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标点符号、语法修辞和文学常识。”
    从中学课本里挑出来的文言文,要求应聘者添加标点符号,结果错误连篇。写一篇呼吁报社员工救灾捐款的500字倡议书,“20分的题目,及格的只是一小部分。要么表达文不对题,要么格式完全不对”。蔡智敏介绍。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语文报》总编辑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在学生作业中,南开大学教授李瑞山发现,口语侵入书面语的现象已经到了不正常的境地。他认为,这与大众媒介,特别是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不无关系。在新的语文环境下,教好语文课,难度加大了。
    1 “90年代出生的学生开始进入大学了,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的教育背景,关注当下的语文现象,追踪现在的语文现象。”
    这位《语文素养高级读本》的作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学生写不好告示、通知等等,都是比较浅层的问题。语文是人的一种能力,既有外显的又有内蕴的,但更多内化为人的修养。语文素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大学里的语文,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母语素养,是大学生文化成人、精神成人的必经之路。”既然基础教育的语文课让学生“倒了胃口”,李瑞山说,母语素养问题必须在大学阶段解决,“大学语文”只能教好,老师怎可灰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