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中国大学出路并非搬进四合院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广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昨日,学者张结海在《广州日报》撰文,从剑桥大学为徐志摩树碑谈起,认为剑大有两点值得中国大学借鉴:一是四合院封闭式建筑,二是建在小城市。如是,中国大学才能迎来产生诺奖得主的日子。
    毫无疑问,张结海的见解有其道理。
    然而,学者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中国的大学就有希望了吗?
    张先生说,“一进剑桥的四合学院,一股久违的安静感扑面而来”。在笔者看来,封闭式建筑能给人的,只是表面的“安静感”。学者能否潜心治学问,跟所在的校舍样式,其实关系不大。我们不少名校校园里,都有大量“安静的”古式建筑,但里面工作的教授们,就一定都心如止水吗?
    徐志摩游学过的剑桥大学,建在一个几万人的小城市,这点不仅为张结海所欣赏,也常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张结海甚至憧憬着,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出现类似的大学城。其实,大学办在宁静的小城市,并不是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东京大学、莫斯科大学、巴黎第六大学、香港大学等,都建在繁华的大都市里面,它们不都是世界名校,享有崇高的声誉吗?
    张结海不无遗憾地提出,自从顾宪成挂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就不幸地成了“被批判的对象”。其实,学者关心国家大事,未必就是追求名利。而在当代社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没问题,但若是科技或社科类专业,这样做恐怕就不行了。事实上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也绝非关在书斋中的书呆子。
    不可否认,中国大学需要“康桥灵性”,需要抵挡俗世的喧嚣。只是中国大学的出路,不在搬进四合院,或者搬到小城市去。高度行政化的大学管理体制得不到改变的话,将剑桥的校园和周边环境原样复制过来,也是白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