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历来是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黄金期,也是各类学生科技比赛的赛期。但是这种传统活动近来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功利色彩。8月初,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将在乌鲁木齐举行。据调查,近来此类竞赛的参赛作品,大多是成人智慧的体现。学生参赛多半则是为了升学加分。甚至此前有一所中学的13个项目全部获奖的辉煌,涉及的研究课题包括转基因等。最后却被发现多个科研项目是当地农科院研究员的课题。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则直言,“最近几年孩子们的项目越做越‘高精尖’,成人代做的比例逐年增加。” 说实在的,与其这么赤裸裸的造假,宁可退回到很多年前那种动手能力不强的时代。因为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才诞生了各种竞赛作为一种激励。近年来小升初竞争逐年激烈,科技创新奖项已经成为考评学生的重要指标。在此驱动下,老师、家长、课外辅导机构一起率领学生造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成人代做的项目,如果露馅,自然一切泡汤;如果侥幸过关,各方皆大欢喜。可是,不知有没有人想过,无论短期效果如何,这种行为都无异杀鸡取卵。 因为孩子们自幼被教育做人要诚实。可在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开始成型时,老师家长忽然暴露出功利主义嘴脸,孩子们还没有从对虚伪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就已经被推到功利学术第一线,承担起巨大的道德压力。这样做,短期也许对升学有帮助,但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借助此方式升学的学生还会对“诚信”存几分敬畏? 现在的学术界,造假、剽窃、科研课题功利化已经成为毒瘤,以至于对本该德高望重的院士都提出了基本的人品要求。在为国家的科研水平担忧时,人们不免会把希望寄托在新一代身上。但是令人扼腕的是,科研的功利主义已经从娃娃抓起了。对此,我们无法一味指责素质教育导向有问题,只能建言所有的创新大赛和评选组织,睁大眼睛端正学风。封杀成人代做项目获奖的可能性,不再把科技竞赛同升学加分挂钩,正本清源庶几还有些希望。(张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