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保护学生”背后的德性与天职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教育不仅是教主要科目的知识,也应有生命安全、生命价值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师当然要“保护学生安全”
    ●人不能只遵从本能行事,教育是使教育对象社会化。教师与学生不是简单的个体与个体的汇聚,师生是一种照料的责任。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殿堂,还应是品德的高地。当一个人接受了教师的职责,他就接受了超越普通公民的德性去寻求高尚的责任
    ●教师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如此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努力,其中高尚的师德就是重要的一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优越的职业。”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在社会上进行讨论。其中备受关注并且多方争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一句。而沸沸扬扬的“范跑跑”事件,把为人、为师之德又一次抬到了风口浪尖。对于教师的精神与天职这样一个平时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则成了一个“非常问题”。
    笔者认为,由此引发的讨论,至少是在两个层面展开的。
    一是教师要不要保护学生的安全,他或她能不能够保护,这是一个对教师职责的认识问题,涉及教师的职责设定,而设定的背后则是深层的教育理念。只要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还是较易取得共识的。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处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常难以拥有成人那样的判断与处置能力,教师当然要成为他们校园甚至社会生活中的引领者、组织者。教育不仅是教主要科目的知识,也应有生命安全、生命价值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师当然要“保护学生安全”。如果教师连学生的生命都漠视,“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所以,教书育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中都应体现生命意识,学校平时要进行生命教育,各类课程都尽可能予以体现,在校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也应有提高生存技能的锻炼,如逃生演习,让教师有备,学生有备。
    教育是知识的演习与掌握,这里的知识,不只是讲解知识,也要带他们实践,是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事实上,他们也是极为需要教师的帮助的。比如范美忠班上的学生就对他说:“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正因为这个原因,民航班机上,机组人员不备降落伞,就是要让机组与乘客风雨同舟。很难想象人们会允许机长跳伞,任客机上的生命随飞机随便飘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教师要“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这里的“保护学生安全”,应当理解为“尽可能地保护学生安全”,说的就是要在观念上重视、行动上作为、技能上锻炼。
    由此引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崇高与无耻之争,这方面对立的声音反映的是教师的德性问题。这要复杂得多。
    它涉及人性的善与恶、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角色问题。之所以出现了临阵先跑的现象,如其所言,确实是本能的反应。但人不能只遵从本能行事。教育是使教育对象社会化。根据亚当·斯密理论,孤僻、冷漠的人没有完成社会化。中小学校(通过教师)是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渠道。公共选择理论就提出个人理性不能简单地套用为社会的理性,囚徒悖论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夸美纽斯说:“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恶是我们的天性中所固有的,因此,人人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幸福,脑子从不想到别人。这是人生紊乱的最大根源,因为人人只顾自己的事情,忽视共同的福利。我们必须尽力把人生的真正目标教给青年。”教师与学生不是简单的个体与个体的汇聚,师生是一种照料的责任。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输,还是价值观的塑造。学校培养的人不只是妙手著文章,还要铁肩担道义,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殿堂,还应是品德的高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不只是传课堂课本之道,不只是知识之道,还有为人之道、处事之道,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道;此处“授业”,不只是课业,也有人生之大业;此处之“解惑”,也不只是讲解数学难题,还需要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情怀、心理疏导来解除价值之惑、人生之惑,亦师亦友。因此,教师有一项特殊的天职,需要有专门的规范促进他们的职业活动,教师担负着百年树人的职责,应当是社会中的精英,只有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才能担当此任。
    道德如何塑造?“除了有道德的人,任何人都不能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教育是一门科学,当教育规则被运行时,它所带有的价值观也随之而来。“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当一个人接受了教师的职责,他就接受了超越普通公民的德性去寻求高尚的责任。这是一个在当代自由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能够通过德性追求幸福之所在。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崇尚的是理想中的高尚者:“它是最聪明的头脑和最善良的心灵的联结,是最完美的智慧和最完美的德性的结合。”正如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如此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努力,其中高尚的师德就是重要的一维。 (高国希/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