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旧同事的儿子几年前作为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当公司的另一位同事将这个喜讯在电子邮件中发给全公司的邮箱时,立即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数百人的热烈祝贺和回应。就连公司的中国区大老板也在邮件中作了如此的回复:“虎父无犬子。”这位男同事也一直是公司的销售精英,后来被提升为高级销售经理。事后,公司决定以此来激励各位员工和员工的孩子们,邀请这位员工的“状元子”来公司为大家答疑解惑,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员工的孩子们以他为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在交流会上,“状元”的一番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说:“我是上高中时考入人大附中的,以前在一所非重点初中就读。人大附中同我原先的学校相比,师资力量和生源都强出很多,学习气氛浓厚。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这样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成绩提高得自然很快,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力和能力。我想,重点中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此吧。” 前些天与一位孩子也在市重点中学上高中的朋友聊天时,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看法。朋友告诉我说:“重点中学的师资和硬件都是一流的,全国特级中学教师中的百分之七八,都在我儿子就读的这所学校,而实验班的孩子又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想想看,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能不好吗?可是,考入这样的学校有多难,你可能都想象不到。” 仔细打听后我才明白,原来这所市重点中学的入学条件非常苛刻,不仅要求孩子品学兼优,还要对家长们进行面试。面试的过程十分有趣,七八个孩子坐在教室前排,面对着一行严肃认真的考官,家长们(父母双方)则一一对应地坐在自己的孩子身后,严阵以待。在孩子们回答了面试问题之后,家长们也要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面试问题通常包含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的职业、职位和学历,还包括对自己孩子的全面评价等等。 据说,这样的面试,实际上是对孩子和家长的共同考察,如果考官对家长的表现和素质产生了质疑,那么孩子很可能被淘汰出局。学校对于这样的面试非常重视,而家长的素质也被列入优先考虑范畴,为的是确保招进来的学生出自于高素质家庭,而这样的家庭通常会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言外之意就是:素质高的家长往往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所谓的“虎父无犬子”嘛。 和另外几个朋友谈起此事时,得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同样的信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都演变成对考生和家长的“双重考试”,学校对学生的把关可谓慎之又慎。 然而,我们看到的现象却是,在考入重点大学的考生中,来自于偏远山区的农家子弟不乏其人,来自普通职工家庭的孩子比比皆是。相比之下,来自高知家庭的孩子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也许,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比较幸运,他们在重重压力和筛选之下依然能够脱颖而出,不靠父母的高素质,仅凭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考入著名的高等学府,他们的成功,不是更令人深思和欣慰吗?(夏日清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