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招办解答今年“小升初”政策时称,一些学校将继续招收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 本来,给一些有科技、体育、艺术特长的孩子适当加点分,既有利于保障科技、体育等事业后继有人,也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化成长。但允许名校招收科技、体育、艺术特长生,就使这事变了味——学有所长变成了择校的“敲门砖”。 “小升初”招特长生,会把孩子童年的“玩趣”引导成“学业”,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是相悖的。事实上,在小学学科类竞赛被禁后,科技、体育、艺术等竞赛已取代学科类竞赛,呈愈演愈烈之状。 2006年,南京成贤街只有一家数码图文制作店,现有4家。原以为守着东南大学为大学生制作应聘“豪华档案”的老板没想到,父母为小学生做起“豪华档案”来,掏钱比大学生要爽。“豪华档案”记载着孩子所有的获奖和考级,科技、体育、艺术、英语、琴棋书画等等,名目繁多。获奖孩子参加的培训班,时间大都在所谓的“夏令营”和“冬令营”,甚至于国庆“长假营”,可谓无“空”不入。 因这“豪华档案”投到名校的确有效,成功者的示范效应便吸引更多年轻父母跃跃欲试,对孩子从小从严抓起,以免“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不知道,拥有这“豪华档案”的孩子是否真有“乐在其中”的,但我们知道,他们中许多人睡眠不足、体质在下降、学习的过程并不快乐。一项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缺乏玩伴,缺乏生活体验,没有朋友,与家长缺少心灵的交流……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以前纯属游戏的玩往往也成了新学业新科目),使小学生普遍存在烦躁不安、紧张疲劳等心理现象。有的孩子别说与同龄人和大自然交流,连与父母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这怎么不令人担忧? 南师附小曾为同学们颁发了一本“护照”,可免费到南京多处人文景点游玩。该校希望借此“把双休日还给孩子”,出发点令人感动和敬佩。可为了“豪华档案”,这“护照”与形形色色的考级“拔河”,显然苍白无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小学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是一个宽泛、模糊和弹性很大的标准。例如,今年广州市将在2005年广州少儿粤剧粤曲大赛中获奖孩子定为“特长生”,而学校招收特长生不得进行文化类学科测试。如此类推,南京孩子会唱白局,苏州孩子会唱评弹,也可做“特长生”了。这种定标准的随意,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公。 近年来,或许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反对择校的声音越来越弱。前几天,还有媒体用赞扬的口吻说,由于南京地铁的扩建,小学生择校的范围越来越大。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如果以后看不到在公交车上打瞌睡的十二三岁孩子,千万不要以为帮孩子减负的措施奏效了,因为他们可能正在地铁上迷糊着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