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拥有5%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扩大为68所,最近这些高校陆续完成自主招生,向社会公布自主招生结果。 查阅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公示,公示学生信息项目最多的,有7项,包括考试号、考生姓名、性别、学科、外语语种、省份、中学;公示学生信息项目最少的,只有2项,为省份、考生姓名或考试号、考生姓名。举例来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示了考生的考号、姓名,北京科技大学公示了考生的省份、姓名,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公示了考生的省份、姓名、考号,西安交通大学公示了考生姓名、省份、中学名,西北工业大学公示了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中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公示了姓名、性别、科类、外语语种、省份、中学。 招生公示,是教育部推行阳光招生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公示考生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由此促进招生的公平、公正。但是,以上这种公示,对阳光招生有多大促进作用呢?先来看看仅仅公示考生考号、姓名的情况,与其说这是“公示”,不如说是利用“公示”的平台,进行“通告”,即告诉考生本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而除考生之外的其他人,因为不了解考生的其他信息,难以对招生结果进行监督。再来看公示考生省份、姓名的情况,这种公示连通告的功能也不具备,因为在同一省内同名的考生并不少,连考生自己都看不明白的公示,又能起到怎样的监督效果呢?相对而言,公示考生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中学,既能起到通告作用,也一定程度能让考生以及招生高校接受监督,至少考生所在中学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考生被自主招生提出异议。可即便如此,其监督功能依旧十分有限,一方面,这一中学之外的其他人士无法监督,另一方面,考虑到利益关系,同一中学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往往在监督时有所顾忌。 近年来,自主招生被认为是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这一举措一直受到诸多人士的质疑,甚至不少人明确反对再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不太相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以及高校具有自主办学的公信力。以上信息十分有限的公示,事实上加重了大家的疑虑。 解决这一问题,主动权正在高校手中。对自主招生学生的信息进行充分公示,不但可以树立高校负责的形象,而且也可打消公众对自主招生的疑虑。在笔者看来,在不涉及考生隐私的情况下,高校可公示考生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是考生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考号、性别、科类、省份、中学,这是最为基本的信息;二是考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表现信息,包括中学平时成绩、中学出示的综合素质评价、大学的面试评语,这是反映考生是否符合学校录取标准的信息;三是考生的家庭信息,包括父母的姓名、职务,这是体现招生公平公正的信息。公布这些信息,会让自主招生结果一目了然,而对于高校来说,应该不是难题,尤其是现在有网络平台,做到信息的充分展示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教育公平公正,是近年来高考改革中遭遇的“瓶颈问题”,反对高考朝多元化方向改革的声音,多集中在这一问题上。很显然,如果高校能做到招生公示信息的充分,这一瓶颈问题便迎刃而解。 自主招生权只不过是高校应该拥有的办学自主权之一,如果高校连目前这5%的自主招生权都无法用好,高校自主办学的前景便十分令人忧虑,从这一角度说,通过透明招生,树立高校负责任的形象,应该引起渴望拥有办学自主权的高校自身高度重视。当然,教育管理部门从教育公平角度,也完全可以要求高校必须公示充分的信息。(熊丙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