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咱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读过一些书,认识不少字,时不时写点东西,以摆弄文字为生,自认为还算是个有点文化的人。可是,现如今,咱却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文化。
    近日,看到一篇关于某大学的老师给学生布置“打劫银行”计划的作业的评论文章,着实让我自卑了好一阵子。什么“工具理性猖獗,价值理性式微”啊,什么“现代性”啊,什么“理性经济人”啊……看得我一愣一愣的,虽似懂非懂,却又不明就里。本来对这件事还有兴趣关注一下,看了这样的评论后,顿时觉得索然无味,兴趣全无。
    这样的玩意,对咱这样一个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硌坏了几颗牙齿,硬是啃不下来。若是一个不经常看书的人,破译这样的文字,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即便是通篇的大意可以读懂,但因为有这些艰涩的词汇,也如同米饭里面掺了许多沙子,影响了肠胃的消化功能。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不少人写文章,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清晰的问题晦涩化,明白问题说得不明白,以此来显示自己是很有知识很有文化的。像预防措施叫“预警机制”,计划叫“预案”,落实叫“执行力”,收入降低了叫“负增长”,愿望叫“愿景”……本来用中国话可以讲得很清楚明白的,非要夹杂几句洋文,再来几个“破窗效应”、“蝴蝶效应”之类的洋名词。
    这样的事,不光是偶们这些小文化人遇到,那些文化名人也时不时遇到。作家流沙河曾经在文章中说,某年在北京晤苏叔阳,共嘲当今文风之可笑。苏君朗诵论文长句:“审美主体对于作为审美客体的植物生殖器官的外缘进行观感产生生理上并使之上升为精神上的愉悦感。”问我懂不懂。我不懂。苏君曰:“闻花香很愉快,就是这个意思。”我拍案赞叹曰:“有很高的可笑性呀。”苏君大笑,席间喷饭。
    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知道你的观点,进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那些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那些华丽的辞藻,虽然显示了作者的“有文化”,看官们却一头雾水,如堕五里雾中。如果真需要那么多高深的知识来拜读你的文章,那岂不是把许多人都拒之门外?读者都整不明白你想说什么,你文章的价值也大打折扣,你也只能孤芳自赏,曲高和寡。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才是大学问,大智慧。写文章也如此理,深入浅出,切中肯綮,化大道理于明白浅显的话语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文章高手。有话偏偏不好好说,非要把人弄得找不着北,在下以为,这不是有文化的体现,反倒证实了作者的黔驴技穷。(田德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