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两会期间向记者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时限将有望延长至13年。虽然赵沁平委员表示,这正在作为一个政策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不过这项设想中的政策,还是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发展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话题。在国家层面,2006年,全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列入“适时抓紧制定学前教育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2007年11月,教育部将学前教育立法纳入了今后五年的立法工作重点。 不少人士认为,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短板”,存在入园率低、教育质量低以及学费贵等问题。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44.6%,根本无法与小学阶段99.27%的净入学率、初中阶段97%的毛入学率相比。而且,由于学前教育为非义务教育,不仅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收费也越来越高,上幼儿园的花费甚至高过大学学费,至少每月花费500元,多的要1500元,一年下来大约要6000-18000元。这种学前教育状况,不利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直接影响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 由此,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毫无疑问有着积极意义。但具体落实起来,却面临诸多难题。 对于扩大义务教育年限,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要向上延长,即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一种观点则是向下延长,即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有一种观点是,维持现有局面,切实落实“普九”,提高“普九”的质量。 对于第一种观点,不少地方政府给予支持,认为这不但为初中毕业生的出路考虑,还考虑了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问题,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支持第三种观点,则是因为对不发达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现状不乐观。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政府能集中精力搞好真正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相当不容易,不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都还存在经费保障不到位、学校资源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还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所以,落实将义务教育向下延长至13年的设想,一方面,需要转变地方政府的教育观点,这不是仅仅靠法律约束就能得以改变。因为相对于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的“展示性”功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初中升学率、提高人力资源受教育年限)的功能缺乏,政府推行义务高中教育的积极性超过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投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不过是最近一两年才真正实施的事,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并不乐观,尚有诸多欠债(包括校舍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待遇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不均衡问题、低龄辍学问题等等),一些学生还不得不缴纳各种费用。在这种背景下,落实义务学前教育,经费将是极大的困难。如果在政府不重视、资金不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尚难保证时,推行义务学前教育,由此可能成为名义上的“义务”,如果法律规定学前教育为义务教育,那么其无疑具有强制性,可当政府无法让学前教育成为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时,老百姓就可能为学前义务教育承担更大的教育支出。 除此之外,还必须关注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与形式问题,在现行应试教育体系中,一些所谓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已经演变为小学预备班,“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的成才路径,使高考竞争下移到幼儿园竞争。如果开展这种针对应试的学前教育,可能更进一步增大学生的负担,使孩子更早失去快乐的童年。 总之,推行13年义务学前教育,必须防止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在新义务教育中重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