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称该校将在大学城再建一个高尔夫练习场,计划明年建成,到时学校也将开设高尔夫专业。这是继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之后,广东第4家专门开设高尔夫专业课程的高校。近年来,高尔夫专业培训悄然升温,高校也纷纷开始开设高尔夫专业。(11月12日《中国青年报》) 看到高校开设高尔夫专业,就认为是贵族教育,其实是不确切的。贵族教育也就是精英教育。大学在出现之初是培养领袖的,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认识到,学好技术谋一个饭碗,比遥不可及的领袖梦更为实在。于是,大学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 按照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大众化标准,中国高等教育早在2002年就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大众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大学是为了谋生。以此审视高校开设高尔夫专业,不仅不是贵族教育,而且还是特别功利的大众教育。 对学校来说,社会目前需要高尔夫运动相关的各类人才;而对于学生来说,高尔夫专业现在还属于冷门专业,有利于就业。也就是说,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看重的都是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这跟为谋生学一门技术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这是典型的大众教育,而非贵族教育。 不过,高尔夫专业尽管不是贵族教育,但却是典型的赚钱教育。据介绍,高尔夫专业的收费都很高,每年学费上万元,4年下来,加上其他花费,没有七八万元根本不行。其实,这正是高校一窝蜂开设高尔夫专业的根本原因。 专业没有冷门热门之分,现在是冷门专业,多年以后也许就成了热门专业;人才市场也没有绝对的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当高校纷纷开设高尔夫专业,几年以后,高尔夫专业人才就会剩余。 事实上,专业设置一窝蜂造成的后果,在高校专业设置上非常普遍。比如,财经类专业热,各类财经院校、财经专业纷纷上马,结果呢,几年以后,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 打高尔夫球毕竟是有钱人的运动,市场有限,对人才的需求也有限。如果高校不客观分析这个市场对人才的潜在需求,只看到这个专业比较赚钱,就纷纷上马,那么在多年以后,必将会误导学生,为高校读书无用论提供一条佐证而已。 当然,面对一个学生4年七八万元的花费,让高校主动放弃,也比较困难。高等教育资源还属国家性质,而且对可能得不偿失的上学成本,国家也有必要尽到提醒义务。因此,对于高校高尔夫专业热的现象,国家有必要给予干预。(王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