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日本援助者发现安徽某贫困地区政府有钱建办公楼“白宫”,却无力改善一所农村小学。为了盖新办公楼,当地还拆除了小学校舍,学生们只好搬回破旧校舍上课。 这样的问题,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中国人都不应回避。即便产值位居世界第三之后,教育经费的不充足,仍是我们必须反思和直面的 问题。 百多年来的中日恩怨,教育始终是回避不了的一座大山,甚至上升到生死存亡的地位。康有为甚至把甲午战争失败归结于清朝不重视教育。 经常有人抱怨,中国人口多,不像日本那么有钱,投入教育有困难。其实日本明治维新和战后初期比中国现在还穷,但投入比例远远超过中国。日本人坚信,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贫穷,于是大动血本,且收益匪浅。官员和教育人士捐资办学,甚至有人因为筹措不到教育经费而自杀,被称为血泪史。1886年,确立近代学校制度,普及四年义务教育。1907年在世界率先普及6年义务教育,建立全国范围教育网,而英国达到这一水平用了70年,德国了用80年。 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说:“日本拥有世界最好的教育。”1903年—1960年,日本劳动力人口增加1.7倍,国民财富增长7倍,国民收入增长10倍,教育投资增长23倍。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25%以上,在世界各国中最高。1949年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免费为中小学生供应午餐、书本。1950年—1980年,日本教育经费占GDP5%以上,中国的台湾占4%以上,大陆占3%左右,1999年占2.79%,仍没有实现《教育法》规定的目标。 贺龙元帅幼年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年时甚感遗憾,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事业,辍学破产之象,是国家的奇耻大辱。”任湘西镇守使时,常捐款办教育。“教育经费之困难,大都由专管人亏空。以后,对亏空学款者,无论何人,逃往何处须通缉,追缴严办。”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取得显著进步,文盲大幅度下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呆的是明清的房子,还有土屋窟洞等。在许多农村,最坏的房屋是学校,最好的房屋是政府。而在日本农村最漂亮结实的房屋往往是学校,发生自然灾害时,村民很自然地跑到学校避难。 我们曾经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此话可不能成了儿戏。日本友人善意的提醒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王锦思(中国日本史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