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教育部获悉,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50万人,比今年增加50多万人。据介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今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是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据10月31日《北京晨报》) 逾百万高校生就业难,不仅考量着决定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的决策层面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考量着中国新一代大学生要以什么样的择业观念,去实现与社会的最佳融合。其实,在学生喊“社会难就业”和社会喊“企业难遇才”的背后,折射出我国高等教育在构筑社会普适人才教育机制,实现与人才需求市场对接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两层皮”现象,而高校生不合时宜的择业观念,更使其难以挤进原本就并不宽的人才需求市场。 一方面,国家对专业设置的过度垄断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很难有自主设置专业的空间,让专业与市场的对接陷于被动。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控制,高校只能根据国家颁布的目录设置专业。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脱节,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择业观念教育严重滞后,致使学生在择业方向确定上出现偏差,对职业的选择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即使有的人本可以找到工作,但因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而错失就业机会,一时无法就业。 笔者以为,尽管今天的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完全归罪于教育本身,但是现行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垄断和学生择业的非正确取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现实的选择是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把专业设置权还权于高校,引导其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加快专业设置的转型,培养创新型实用性人才。在强化对学生择业观念教育的同时,学生和家长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心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就一定会走出困境。(李承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