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期待更多的“袁隆平”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农业最需要人才,人才却最不愿去农村,这一结构性矛盾不仅困扰着广大农业院校的师生,更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提出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果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都前赴后继跳出“农门”,那么,谁来帮助9亿农民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
    从这个层面上讲,农业院校所面临的办学困境,农业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难题,绝对不只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是事关“三农”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这5个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只要谈到大学生就业难,无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大学校长,都无一例外地要指出,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然后,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甚至有官员还要捎带着批评一下现在的家长,说“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大学生下基层。
    但是,呼吁也罢,批评也罢,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去年曾对北京高校已就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在校生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六成被调查者表示,即便毕业时在北京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
    大学生的选择无可厚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存在的巨大收入差距、福利差距,使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必然会流向待遇好、收入高的地区和岗位。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必然会让大学生及其家庭提高对收入的要求。尤其是为供子女读书而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更需要尽早收回先前的教育投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是农林院校学生的楷模,前段时间,全国8所农林高校学生会联合发出向袁隆平先生学习的倡议,号召大学生“让我们把心放在最高处,把根扎在最深处”。但如果像报道中所说,下到基层、深入到田间地头的工资连助学贷款都还不起,怎么可能把“根”扎下去?
    其实,大家都清楚,解决结构性就业难的根本办法是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而要打通人才流向农村的通道,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可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又哪里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在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做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真正“把根扎下去”?
    有识之士提出的政策激励、利益补偿、社会保障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各个相关部门还要尽力做些现实能做的事,为大学生就业理顺通道。比如,教育部门在资源配置上,不要只向名校倾斜,也适当给农业院校一些照顾,改善农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别让学生继续在“黑板上种小麦”;高校别只想着扩招收学费,还是实打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向学生提供和高额教育成本相符合的教育产品。
    大树要“把根扎在最深处”,不仅要有扎根的意愿和生命力,还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我们期待着在外部环境改善之后,农业院校毕业生中能出现更多的“袁隆平”。(李丽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