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各高校06~07年度奖学金评比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奖学金评比的过程中出现不少怪现象,诸如为拿奖学金特意去献血、用photoshop伪造专业论文、托熟人盖假章等等,更有甚者为争名额好友反目成仇。(10月18日《信息时报》) 如此景象,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只是这象牙塔中的你争我斗,不能不让人慨叹“功利主义”腐蚀性实在强大。 据了解,高校出现如此“奖学金争夺战”,是因为在奖学金评定中,学业成绩测评占总成绩的75%,综合表现测评占总成绩的25%。因此,奖学金的评比就引发了争夺者在25%的综合表现做文章。 奖学金的设立本意本在于对大学生一年学业和各种表现的鼓励,而如今奖学金无论评比还是获取都变了味儿,脱离了鼓励学业的本义,却增加了“社会学”的诸多杂义。不难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培育出来的那些“显其能”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步入各行业中会是以怎样的“聪明”来“报效社会”。不知道这到底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张成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