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语言大学45周年校庆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批评说,现在一些大学功利主义抬头,官本位倾向严重影响着学术的发展(9月9日《新京报》)。 俗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学术研究是一种积累,尤其需要耐得住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研究。但是,“官本位”的文化氛围已经严重破坏了学者的成长环境,住房、工资、科研经费等资源要么与行政级别挂钩,要么完全掌握在领导手中。急功近利的氛围必将抑制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 “学而优则仕”,愈演愈烈的“官”“学”两栖现象,使大量优秀学者的科研生涯提前结束。许多优秀的学者一旦“小荷才露尖尖角”,就被委以重任,推上领导岗位。结果,他们被大量的会议、人事等事务缠身,而用于科学实验的时间大大减少。 此外,大学的官本位倾向也使得我国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垃圾。虽然大学领导也追求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但只是把这些看作是追求政绩的手段。由于目标的错位,各级官员都通过不断增加的数字来彰显政绩。所以在大学里,就形成了一种重数量轻质量的激励机制。这种考核制度迫使教授专家不断地申请课题项目,完成各种形式上的科研任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术成果”的井喷。正如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 大学是从事心智活动的场所,是学术的殿堂。科学与民主应是大学文化永恒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措施让“学本位”尽快回归校园。毕竟,大学者,非有大“官”之谓也,而是有大“学”、大“师”之谓也。(曾建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