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升初,择校大战又在各地展开。为执行新的义务教育法,各地教育部门纷纷下达“禁择令”,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禁令之下,“择校热”在各种名目的掩饰下依然炽烈火(5月21日《宁波日报》)。 孩子的未来就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虽然说小学和初中 阶段为义务教育,但为了能让孩子进一所好一些的学校,以便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们各出奇招,有的化费很多的钱把孩子“买”进好学校,有的干脆学“孟母三迁”把家安在重点学校的旁边,按照地段生的条件就地入学,比如今年4月10日《宁波晚报》报道的一位母亲,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筹划买房购房换房,孩子9岁,她搬了三次的家,为了孩子的前途,可谓动足了脑筋,耗尽了心血。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公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们的心情是迫切的,而学校也会想办法出奇招。不设重点,学校自然会有“障眼法”,设置实验班,英语班,特长班,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能考核学生,那么就来考核家长,考察家长的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这还真应了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就是贼。”世上贫苦出生成才的人比比皆是,学校又怎么能仅凭父母的外在条件来预测孩子的未来,真是滑大下之大稽。那些出生在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没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的家庭的孩子们,看来只有干着急怪自己投错胎了。或许学校也感到很委屈,那是迫于升学率的压力,迫于教学质量考核的压力,迫于来自家长对学校期盼的压力。 上星期六我有事到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就亲身感受了一次“择校热”。一大早,学校的大厅里分两侧一字排开许多桌子,左侧供学生和家长填写报名表,右侧的一大排是老师们对报考学生的资格审查,老师们进行紧张的登记验证,学生及家长抱着一大摞成绩单获奖证书焦急的等待,几百上千人的大厅里竟听不到大声的喧哗,让人明显感到一股压抑着的紧张气氛,而这才是本市几所重点中学中的一所,相信其它几所学校也会出现同样的盛况。而且据我所知,有的学生报考的不仅是一所学校,而是“统吃”,到考试时间像赶场一样挨个学校地跑,其所受精神上的压力和体力上的消耗可想而知! 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性,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就业过程中过度注重学历的高低,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是导致“择校热”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即使面对“禁择令”,试想又有几个家长愿意放弃这无可选择的机会,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呢? 一纸“禁择令”在望子成龙的家长和追求升学率的学校面前,显得多么地苍白啊。我想没有几个家长和老师会愿意看着孩子们过早地背上沉重的包袱,让孩子花样的童年埋葬在书堆题海里,奔走在赶考的路上,失去儿童该有的天真和自由。只有到了实实在在地实现教育公平,实行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的时候,“择校热”才会自动隐退。这些就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事了! 作者:蔡菊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