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龙《人民日报》4月17日报道,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李泽霖、三峡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少岚、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武汉大学原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郭学理、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副院长刘其泰……湖北高校多名领导因腐败落马。基建、后勤、招生等财权事权集中环节,是职务犯罪重灾区。 原本圣洁的高校殿堂,竟也成为腐败重灾区,绝非偶然。近年来,人们大呼念不起书,高校盲目扩张带来的资金紧张也让部分高校陷入债务危机,但腐败也悄然滋生,尤其与高校的工程建设紧密相关。湖北的高校流行一句戏言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你喜欢一个人,让他去管基建;如果你痛恨一个人,也让他去管基建。”管基建能让人以最快速度“富起来”,也能以最快速度“倒下去”。 高校如此“前腐后继”,并非缺少监督制度。湖北省财政厅对某所党政一把手双双“落马”的高校进行调研后发现,该校内部管理制度竟“要啥有啥”,招标采购程序也“样样齐备”。也不能说没有监督,省财政厅对高校经费的划拨、报表的审核等也进行了监管,但至于高校怎么“花钱”,主要靠高校自主管理。 由此看来,症结在于“内部集权化”,少数人说了算。比如用什么教材、买什么教学设备,可以不顾教学发展,不问师生意见,少数主管领导甚至采购人员就能决定。这种高度集权化的结果就是民主缺席,极易导致腐败。 当地高校腐败案集中爆发之后,相关部门也相继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比如开展了多次反腐学习教育,取消了校领导的“点招”权和分数线下“补录”权,计划出台《湖北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措施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单靠行政力量进行日常监管难以起到根本作用。 不难想象,假如这些高校能够推行民主决策,大事要事通过集体商议来决定,把各项操作置于公众监督之下,真正落实监督机制,也就不至于出现高校领导纷纷落马的现象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