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素书》:如何优化我们的品行和言辞

http://www.newdu.com 2018-01-09 腾讯儒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人,离不开蕴藏于内的品行和流露于外的言辞,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言辞和品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素书》告诉我们其中的秘诀,不仅能优化言行,还能取得修身养性的作用。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资料图 图源网络)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高行,品行要高尚、高明;言辞要谨慎、精妙,按照这个标准实行的话,能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效果,能涵养德行、修养身心。
    应该说,这个标准非常高,很难达到,但是我们能以此为目标,不断追求的话,会给我们自己的修养和人际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品行,首先动机要正确,不能干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否则早晚会下场凄惨;其次方法要正确,不能毫无方法或者方法错误地乱干一气,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或者好心办坏事。所以需要我们行动前先检视自己的动机,优化自己的方法。
    说话,首先决定说什么,不说空话、大话、假话、废话、谗言、恶语等,这些话于事于物无益无补,于人于己有损有害;其次决定怎么说,好事说不好也不能取得好效果甚至有坏效果。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高行微言要解决好行动与说话的关系问题。《论语》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例如:“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再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意思是,随便开口又不觉得惭愧,那么做起来也是困难的。这教导我们不要随便开口说没把握的事情,同时不要相信大言不惭的人,因为其往往实现不了承诺。这些论述说明了要言行一致,而且行胜于言。
    言行一致。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曾妻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知,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信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
    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是“重视实干”的体现。这也是清华大学日晷上刻的四个字。
    
    行胜于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春秋时期,齐国晏子辞世17年了。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酒后,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只有自身确实表现出,愿意接受各种意见、建议,才会听到别人的意见、建议,如果得不到的话,那恐怕原因在自己身上。身教胜于言传。《庄子》:“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意思是言语重在它的意义,而意义又有它的附属。意义的附属,是不能用言语来传达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