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曾出现过许多著名将领,可谓群星灿烂,吴起是他们中最耀眼的一个,他能战能守,能文能武,能将能相,能伸能屈,能魏能楚,是个“全能明星”,后世论兵,把他与孙武并称为“孙吴”。 吴起在魏国时,“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其余也打成平局,是著名的常胜将军,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就说这阴晋之战吧,为了打赢这一仗,吴起可没少花心思。阴晋是秦、魏都志在必得的战略要地,先前都小打过几次了,魏国虽略占上风,但秦国一直没有放弃,虎视眈眈。吴起料定这里早晚必有一场打仗要打,就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激励士气。时任西河郡守的吴起,每年要请国君魏武侯举行一次大规模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此法施行了三年,大大提高了士气,士卒们都盼望着打仗立功。 二是选拔精兵。吴起的观点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宁缺毋滥。为此,他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冑,执十二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持戈带剑,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体能过人、武艺高强的精劲之师。 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50万大军,气势汹汹扑了过来,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万分危急。消息传来,魏军立即有数万士气高涨的士兵不待命令就自行穿戴甲冑,要求作战。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为步兵,由自己率领反击秦军。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战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立功的时候到了,诸吏士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如果车兵不能缴获敌人的战车,骑兵不能俘获敌人的战马,步兵不能俘获敌人的步兵,即使打败敌人,都不算有功。 决战开始了,这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惯常突袭的吴起带5万魏军突然迂回到秦军后面,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大声吶喊,而骑兵又开始在四周放起火来。醒过来的秦军,虽然也在猛烈射箭,但他们的箭雨只能稀稀拉拉地射到魏军阵中,其余都落在了双方阵前的空地上,而魏军弓箭手都是至少可以开12石之弩的精兵,每一轮遮天蔽日的箭雨射过去秦军必然呼啦啦的倒下一大片。秦军阵脚大乱,魏军战车也如猛虎下山般全力出击,骑兵则开始对秦军步兵不断实施包抄、分割,经反复冲杀,将50万秦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这一仗打完,魏国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 吴起的能征善战及其出色军事思想,不仅在国人中享有盛誉,就是美国将军也不吝赞美:“在遥远的中国,有两位将军,他们所有关于战争的议论,都可以凝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像克劳塞维茨那样写了九大巨册。他们自足地写下了数量有限的箴言。每则箴言都具体表现了他们关于战争行为的信条和重要教义。这两位军事主 宰者──孙子和吴子,他们无价的真理,已经长存了2000年。(约翰。柯林斯着《大战略》)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陈鲁民) (责任编辑:admin) |